中原焦点团队 焦点中级第26期 黄艳萍坚持分享第546天2022-08-03
三 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初级控制:指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
次级控制:指人类通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研究表明:
成年期初级控制水平是稳定的
次级控制水平的策略丰富而宽广,发展贯穿整个成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运用更多样,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来适应环境。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
一、从个体出发的理论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
行为老化学说:行为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对刺激反应时间会延长,学习能力下降,精神机能的退化引起了老化。
二、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的理论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老年人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适应能力变差了。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一、老年丧失观: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期
丧失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
二、毕生发展观
观点: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评价:是种积极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的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的,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视觉减退,听觉减退,50岁以后各种感知觉出现退化
二、记忆减退的特点
年龄趋势:40~50岁,较为明显的减退
70岁以后,更加明显的衰退关键时期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
弥补方法: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
运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训练
增强记得住的信心
三、老年期的智力衰退
老年期的智力并不是完全的衰退
韦氏成人量表表明:言语测验老年依然很好,70岁以后才有明显的减退,而操作测验在25岁后就逐步衰退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不安全感
孤独感
适应性差
拘泥刻板并趋于保守
回忆往事
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体现老年人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