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材将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讲一个判定,然后对应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我在讲授的时候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效果还不错,记录一下。
第一课时,我拿出大半节课的时间,把包含定义在内的四种判定方法,一口气儿讲完。因为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形性质的时候,我已经反复让学生一上课,就写出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会得到哪五条性质?类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我们猜想将这五条性质反过来,结论是否依然成立,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当然也是它的判定方法之一。思考: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学生们其实对证明过程并不难掌握,他们所欠缺的是证明一个结论成立的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即“作图、已知、求证、证明”。
为了夯实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又继续思考: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学生类比上面的方法很容易能够完整写出这两个问题的推理过程。
这堂课我还给学生补充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然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正确的结论记住,在证明过程中是不能直接作为判定定理加以运用的。
第2课时,我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首先能熟练的将性质和判定说出来,其次可以根据图形,将性质和判定,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这个看似可以顺理成章的内容,其实对一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很难的。我再次给学生们解释什么是“两组”、“对边”,什么是“平行”,什么是“相等”,什么是“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些在我们看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字眼,在一些学生的口中却是非常陌生的。我们必须花很大的耐心和时间帮助他们找到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的对应关系。学数学不能机械地记忆,但是没有一定的记忆做基础,数学学习也是行不通的。我想在这里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花一定的时间来记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做好了这些知识的储备,非常有利于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训练。例如课本第2课时的一道例题,如果按常规讲法就是单独训练“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1节在8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按照书上的方法重点规范了学生们的证明步骤。
上完第1节课之后,玄甲琪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这个题我还有一种方法”。我表扬并且肯定了他的想法,然后马上反思:为什么在课堂上我不能再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呢?于是,第2节课我去7班上课的时候再讲到这个问题,我就鼓励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将四种判定都教给了学生,在课堂中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能想到证明这个问题的哪些方法?”结果学生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把4种判定方法都用上了。其中以崔智恩同学的连接对角线的方法最为巧妙。
正好今天有8班的一节数学自习,然后我就拿出一点时间让他们继续思考这道问题。王家迪同学上台讲解了连接对角线的这种方法。在家迪上台的过程中,梁忠壹同学想到了要连接对角线。于是在家迪讲完题后,我同时奖励给他俩每人两分的砥砺攀登卡。可爱是,两个得到卡的孩子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梁忠壹更是发出了“一句话也能挣钱”的感慨。
这节课为了鼓励同学们能够大胆积极上台展示,我专门拿出砥砺攀登卡作为奖励,效果当然很有成效。
今天,除了作业本上的作业之外,我只给学生们留了一道题目,让他们想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业留再多,有一些同学不会,效果还是零。留一道题目,学生穷尽各种方法来解决它,哪怕只想出来一种,那也是孩子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