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药店越来越多,背后有啥猫腻?原来是个大生意!这些药店怎么大赚特赚?从门店数量疯狂增长,到品类不断扩张,再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药店行业可谓是风生水起。别看它们表面上是卖药的,其实里面门道可多着呢!
氧惠APP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抖客+淘客app!2024全新模式,我的直推也会放到你下面。主打:带货高补贴,深受各位带货团队长喜爱(训练营导师每天出单带货几万单)。注册即可享受高补贴+0撸+捡漏等带货新体验。古楼导师氧惠邀请码555888,注册送万元推广大礼包,教你如何1年做到百万团队。我整理了一份《最新12种引流方法》,关注「善士思维笔记」回复:善士,即可领取哦。
😊😊😊月入十万必看!都在挣钱!推荐几个月入几千到几万的靠谱副业项目!(公众号:善士思维笔记)
【事件经过】
最近几年,不少行业都遭遇了倒闭潮。KTV行业9年内倒闭了7万家,沃尔玛关了140家店,餐饮业去年也有135万家店关门大吉。但就在这种大环境下,药店行业却逆势上涨,简直是一枝独秀。
到2022年底,全国的实体药店数量已经多达64.39万家。2023年,整个零售药店市场的规模更是达到了5394亿元,这个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奶茶店虽然也有50万家,但跟药店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现在走在街上,你会发现药店简直是遍地开花。不管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基本上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家药店。有的小区门口,一下子就能看到三四家药店,密集程度堪比便利店。
这些药店为了吸引顾客,可是使出浑身解数。买药送鸡蛋、充值送钱,各种促销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别以为这只是小打小闹,实际上很多大型连锁药店已经在全国开了上万家门店了。比如说,一心堂从2014年10月上市时的2389家,到现在已经开到了10255家,9年时间扩大了将近5倍。
增长最快的是大参林,现在已经在19个省份开了12993家店。光是去年一年,就增长了29.35%,成了扩张速度最快的连锁药店品牌。
益丰药房也不甘示弱,去年平均每天新开9家店,到年底总共开了12350家。而老百姓大药房更是厉害,现在已经有13065家店了,成为了拥有最多门店的连锁药店。
这些药店还不满足于现状,都在制定更远大的计划。比如老百姓大药房打算每年保持25%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每年要新开3500家店左右。
药店不光是数量在增加,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20年前你走进药店,看到的可能都是药。但现在不一样了,除了药品,还有医疗器械、快消品、保健品、药妆,甚至日用品。现在的药店,更像是一个小型便利店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药店也开始往线上发展。很多人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买药,药送到家。但有意思的是,虽然网上买药很方便,但实体店的收入还是占大头。就拿2023年第三季度来说,老百姓大药房的线上销售额只占总收入的9%,一心堂更是只有4%。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药店能这么快速扩张呢?
首先,咱们国家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对药品的需求自然就大了。对老年人来说,去实体药店买药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面对面跟药剂师交流,问问药品的使用方法什么的。而且大部分药店就开在居民区附近,步行15分钟就能到,比去医院方便多了。
其次,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了。虽说网上买药方便,但到实体店买,大家觉得更放心一些。再加上实体店能刷医保卡,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去实体店买药的原因之一。
但是,光靠消费者的需求,还不足以让药店这么疯狂地扩张。真正推动药店扩张的,其实是资本的力量。
早在2014年,国家就发布了一份关于销售处方药的征求意见稿。一些精明的投资者嗅到了商机,开始大举进入医药行业。从2014年到2020年,这个行业可谓是热闹非凡。
比如说,高瓴资本在2014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投资了7500万美元、9700万美元和10亿美元给百济神州。要知道,百济神州之前可是亏损了300亿呢。
2017年,高瓴资本又成立了高济医疗,专门做健康领域的生意。他们花了上百亿收购了数万家药店,这一举动可把业内人士都吓了一跳。
紧接着,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这些药店也开始大肆收购,总共收购了676家店。那时候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卖药不如卖店"。
随着药店数量激增,收购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时,一些大型连锁药店开始搞起了加盟模式。比如说,到2023年底,老百姓有4120家加盟店,益丰药房1024家,大参林3483家,漱玉平民2421家。这些加盟店占了他们总店数的15%-30%。
就这样,短短十年间,全国的药店数量从10万家飙升到了20万家。但这还不是终点,药店们还在继续扩张。
2021年,国家又出台了一个指导意见,说要在2025年之前,培育5到10家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大型连锁药店。同时,还要让连锁药店的占比提高到70%。
截至2022年底,我国连锁药店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58%,门店数量达到了36万家。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些区域性的连锁药店迅速扩张到了全国各地。
连锁药店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可以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在采购、管理、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能占到便宜,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那么,这些药店到底赚不赚钱呢?答案是:相当赚钱!
以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为例,大参林的净利润高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27.2%。益丰药房紧随其后,净利润为9.99亿元。老百姓大药房也有7.17亿元的净利润。
但是,药店的利润并不都来自于卖药。其实,自从国家开通了"双通道"政策,还有医保能刷统筹账户后,药品的利润被压缩了不少。
以前,很多创新药在医院买不到,只能去药店买,但价格又特别贵。比如2018年,江苏有个人说,他用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药,纳入医保后每月花费从3000元降到了1000元,但问题是医院买不到,药店又不能用医保。
后来,2021年5月,国家推出了创新药"双通道"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让医保机构、医院和定点药店签协议,让患者可以凭医院开的处方,直接去药店用医保买药。这样不仅方便了患者,也解决了处方外流的问题。
现在,通过国家医保局和药企的多轮谈判,已经有346种药品以较低的价格纳入了医保药品目录。这些药覆盖了抗肿瘤、罕见病、慢性病、抗病毒等多个领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2024年1月开始,医保政策又有了新变化。消费者在定点药店买药时,不仅能用个人账户的钱,还能用统筹账户的钱。这些政策虽然便民,但对药店来说,药品纳入医保后就失去了定价权,利润自然就低了。
那药店到底靠什么赚钱呢?答案是:医疗仪器、滋补品、保健品、药妆等附属商品。
比如说,广东的大参林药店号称是最会赚钱的药店,它最大的利润来源是参茸滋补药材。广东人爱养生,特别喜欢"人参"。90年代初,一斤人参能卖到120元,让大参林赚得盆满钵满。到了2021年,大参林的人参药材虽然只占总营收的17%,但却贡献了47%的毛利,远高于其他药店。
除此之外,很多药企还开始跨界做化妆品。比如同仁堂推出了同仁本草、伊妆、丽颜坊等品牌,主要卖化妆水、面霜、面膜、精华等产品。康恩贝旗下的萃芙理、滋儿滨主打孕妇用卸妆品。马应龙也推出了瞳话、八宝等品牌,卖眼霜、口红、唇膏、女士香水、洗面奶等产品。
网友热评:
有人说:"我就说嘛,怎么感觉药店比便利店还多。原来是真的啊!"
也有人吐槽:"难怪药店总爱推荐保健品,原来是这里头有大猫腻啊。"
还有人感叹:"现在的药店真是啥都卖,上次我去买个创可贴,结果被推销了一大堆护肤品。"
不少人对药店的扩张速度表示惊讶:"我家楼下一年内开了三家药店,还以为是我的错觉呢。"
有经常买药的网友说:"确实啊,现在去药店买药,总感觉像进了化妆品店,各种护肤品摆得比药还显眼。"
也有人对药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担忧:"这么多药店,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关掉一大批啊?"
有的网友则表示理解:"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开药店成本挺高的,光靠卖药确实不太够。"
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上次去药店买感冒药,被推荐了好几种保健品,说是可以增强免疫力。我差点就信了。"
有人对"双通道"政策表示赞同:"这政策挺好的,现在买些贵药方便多了,而且价格也便宜了不少。"
也有网友对医保新政策感到高兴:"终于可以在药店用医保统筹账户买药了,真是太方便了!"
有人调侃道:"看来以后药店就是新型便利店+化妆品店的结合体了。"
还有人说:"难怪现在药店里的营业员都变成'美容顾问'了,原来是为了卖化妆品啊。"
有网友对药店卖化妆品表示担忧:"药企做的化妆品真的靠谱吗?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啊?"
也有人表示支持:"其实药企做化妆品也挺好的,至少在配方上应该更专业一些吧。"
有人感慨:"现在的药店真是与时俱进啊,从卖药到卖保健品,再到卖化妆品,生意是越做越大了。"
还有网友说:"我妈现在买保健品都喜欢去药店,觉得在那买更放心。看来药店的营销策略还是挺成功的。"
有人对药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药店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能多考虑下消费者的需求,不要为了卖东西就乱推荐。"
也有网友表示:"虽说药店卖的东西越来越杂,但只要质量有保证,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也挺好的。"
还有人说:"看来以后去药店买东西得擦亮眼睛了,别一不小心就被忽悠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东西。"
总的来说,网友们对药店的这些变化有喜有忧,既有人觉得方便了,也有人担心被坑。不过大家都认识到,药店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后去买药可能真得多长个心眼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