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家长,记忆中我的小学时代就开始谈减负。减负这词在我记忆中存在了30多年。
2021年暑假结束,“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昆明有幸成为7座学校试点城市之一。我开始兴奋,我家刚上6年级的孩子,开学第一天就从之前3点40分放学变成了5点50分。顿时,开心这两个字围绕着我。这意味着:其一,每月我可以节约1200元的晚托费;其二,我再也不用每天下班回家忙碌的帮孩子检查作业。其实,大学毕业的我和孩子爸从4年级起的作业检查就开始力不从心了。为了履行好爸好妈职责,我们常要对孩子的课程进行预习甚至是跟着老师笔记划重点、找难点。我们心中孩子是需要跟家长一起学习成长的。或者,也是为了当好爸妈的荣誉。
周围跟我同龄的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似乎是常态。80后的家长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孩子在我们心中永远是第一位。我不倡导孩子补课,但我的孩子会自己跟同学作比较,要求我们给他补英语、学兴趣。“双减”政策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然后,学校才执行第二天我就突然不适应了,甚至是无所适从。下班匆匆接了孩子,回家后没作业了。吃完饭天已经黑了,带着孩子小区放圈野马,回家后不敢指望着他阅读时间变长或是自己学习。孩子只是开心的围绕我们又说又笑,开心的小样子讨我们欢喜。电视依然没敢给看,自觉的孩子也没敢问手机游戏,就这样围着我们又唱又跳的。一改这些年来我们习惯他作业我们工作的状态。
是开心多还是忧虑多,我有的只是不适应。接下来的小升初、中考、高考,我的孩子也能开心的成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