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知道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别人通常是不清楚同时也不关心的。
家长老师衡量一个人的成绩看得是卷面上的分数,老板客户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看得是他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生产的产品质量。这样的衡量标准是直观而且相对客观的。
存储在书本和头脑中的知识并没有办法直接产出价值,知识也只有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化掌握之后并加以利用才能创造出最终的价值,而知识的利用和交换也必须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实现。
为什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共享自己的知识呢?实际上知识共享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通过知识共享教给别人的同时增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建立起个人的品牌形象,让别人了解你、信任你,给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知识共享是一个多赢的过程,通过知识共享你本人、你共享的对象、你服务的机构都能从中获利。
个人品牌
我们在购物时,往往会选择自己了解并信赖的品牌,比如说很多人喝奶茶喜欢喝喜茶一样(不过我自己一般喜欢喝白开水或果汁,几乎不喝奶茶)。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实际上,每个人也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别人对你的了解、对你形成的印象、你身上的标签、你过往的履历,都是你个人品牌的一部分。
为什么在招聘、评优的时候履历材料很重要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别人在对你缺乏了解时,只能通过你过往的经历做判断,判断你是否是他们需要的人、是否是值得合作的人。
对于企业来说,过往发布的产品的口碑构成了消费者对于他们的信任基础,当他们推出新产品时,消费者会因为这份信任而愿意买单(最典型的就是苹果手机了)。当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产生信任危机时,这个企业就站在了倒闭的悬崖边上了。
而你过往取得的成就,就是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下的“产品”,通过这些过去的“产品”来证明你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因此个人形象和品牌的建设就十分重要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广告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一个人坑蒙拐骗的斑斑劣迹被曝光后,也就相当于这个人的个人品牌完蛋了。
所谓名人,就是认识他的人数量大于他认识的人的数量,这个数量差越大,他的知名度就越大,品牌越响亮,他能支配的资源和拥有机会就越多。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学以致用?
做不到学以致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没学懂,那当然没办法学以致用了,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学习渠道、优化学习方法解决。
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应用的机会。满腹才华却不能大展拳脚,英雄无用武之地,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这是因为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而如果失败了,是要付出代价和承担相应的负面后果的。当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时,如果只是用知识点去解题,解错了无非是扣些分数。而一名医生做手术出现了失误很有可能就因此葬送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一名合格的医生因此要经过很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实习。
别人不信任你,所以不愿意给予你机会,而没有机会我们就没有办法展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构成了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主动创造机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展现自身的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形象,让别人逐步了解你、信任你。这样别人遇到问题时,才会想到你,才会愿意给予你机会。
如何共享知识?
从小做起
任何主动分享自身的观点、见解和知识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做知识共享的工作。在豆瓣上给书影音打个分、发一条朋友圈、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读书会上和别人交流想法、帮别人答疑解惑等等都是在进行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常见的渠道: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博客、知乎、豆瓣、简书、知识星球、在行、bilibili、专业论坛等等。
模拟演练
当我们得到了一个重大的机会时,一定要做好模拟演练的工作。电视节目录制前往往都要反复地彩排,越是重大节目越是如此。每年的中央台的春晚都要进行多次的彩排,彩排结束后所有节目还要再进行五六次的联排。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重大的事件往往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例如高考、考研、就职、跳槽、创业、婚恋等等。
对于这些重大事情,我们一方面需要为各种可能的意外做好预案,另一方面要通过实际的模拟进行演练。如果不能实际操作的话,也可以在脑海里或者借助沙盘进行模拟(沙盘模拟最典型的应用应该是战役指挥了)。
指望临场发挥是不可靠的,关键时刻的精彩表现来自于之前的积累和练习。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要以受众为导向,要考虑共享对象的需求和习惯、对方更习惯于何种共享方式。
我面向的群体有哪些特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比较高效?
如果你想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专业或者同行,那就要将原理讲清楚,让他们自己去做判断。如果想共享给对内容不太熟悉的人,那就要考虑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专业的术语,而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好能通过类比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让他们理解。如果你想将你的知识共享给某个年纪比你大的领导干部,就一定要考虑他们可能视力不太好,需要打印的文档字号要更大一点,而且一定要根据公文写作的习惯用大标题、中标题和小标题的方式让他能够更快速地了解清楚。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共享对象,一个共同的原则是,在知识共享时不要故意炫耀和卖弄自己的知识。要尽量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去传递你的知识,不要满口或者满篇夹杂着外语和专业术语,这样既是对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表现,同时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
费曼技巧
相信关注过学习方法的同学一定听说过费曼技巧,可谓是大名鼎鼎。费曼技巧的核心就是“以教促学”、“简单的本质”,就是通过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不包含专业术语的方式讲给一个不懂的 人,让他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用三个字概括就是“说人话”。
费曼技巧之所以非常有效,是因为它通过输出表达的方式倒逼我们进行重新理解和再加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懂了,但是讲给别人听时却讲不明白,实际上这除了表达能力的原因之外,更关键的是因为我们对于知识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我们可能只是知道而不是理解,即使是理解,也可能只是停留在很浅的层次。
而你在讲给别人听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逻辑是自洽的、结构是清晰的,要能够说得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驴头不对马嘴。为此你就需要重新反思知识、看看自己是否对于所有的概念、概念间的联系都理解透彻了。
紧接着,为了帮助别人理解,你可能需要举大量的例子,用一些类比去说明。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调动你已有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各种知识之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为了说明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你要把和它相关的知识也搞清楚,还要调动其他领域与之类似相通的知识,这实际上就是在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最后为了尽可能降低对方的理解难度,你就需要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来。这就要求你去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事情的本质往往是很简单的,但是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程度,我们是无法做到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本质来的。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同样可以用费曼技巧,自己把事情说一遍,对方再用自己的理解复述一遍,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误解的产生。很多时候产生争论和分歧的原因不是双方真的在观点上有冲突,而是因为双方用同样的词说不同的事。
具体采用费曼技巧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自己讲给自己听(我从小就喜欢在脑海中想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朋友同学,然后我就给他讲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文字写作,也可以录制成音视频等等。
下次你再转发朋友圈的时候,别忘了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这就是实践了一次“费曼技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