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七章“透视一本书”讲了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第二、三、四个规则。其中,第四个规则讲的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那么通过一本书,作者想要回答什么问题呢?书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公式,帮助读者找到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分为两类:理论性问题和实用的问题。
理论性的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问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的问题包括: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这两类问题如果只是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就未免太狭隘了,实际上这些问题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让我们在认识新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能够深入思考,全面了解,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明智的选择。
第一类理论性问题主要是在面对新情况、新事物和新任务时,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晰、深入、透彻而全面地了解一个事物,当然对于你熟悉的事物和情况,也可以问上述这些问题。比如去年初,我有过一次在某教育机构任教学主任的经历,最后因为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而离去,如果在接手之前,对这个岗位有所分析,拿上面哪些问题来问问自己,可能会做出更加合适的判断。
首先在接受工作之前,我应该自问:
1. 担任教学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事?
这是一个中层领导的管理岗位,主管教学。
2. 为何会设这个岗位?
教学部是专门的一个独立部门,需要单独设一个主管,挑起与教学教务相关的一摊子事情。
3. 这个教学主任是在什么环境下工作的?这个环境支持他的工作吗?
工作环境包括人力、财力、时间、相关技术、资源、信息收集,这些都了解吗?我当时
只知道有两位老师配合,时间是4个月,财力不清楚、相关资源、技术和信息收集也不
清楚,特别是关于学生方面的信息知道很少。当然对整个公司的文化,老板的做事风格
还有当时教学部的基础和现状都是零零碎碎的一点点了解。
4. 教学主任这个工作最后产生什么结果?它的预期是什么?
这个我当时还真不清楚,只知道尽力把事情做好,平时的教学安排好,老师们工作顺利,
学生最后能顺利参加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但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每一阶
段的具体完成指标,可以量化的成果,这个当时真没细想。
5. 教学主任工作的特征和特点是什么?
因为以前从没做过,只是看到别人做过,觉得教学主任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既要让校
长满意,又要让手下的老师安心工作,听从指挥,反正事情挺多挺杂的。至于具体和普
通教师工作比有哪些不同,我还真说不出来。而且当时主要负责很大一块工作是高三年
级的备考,我只从事过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高三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来没接触过,只
是当时头脑发热,认为反正都是高中,高三就是再抓紧点,课多讲点,复习题多做点。
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太简单了,高三的学习备考和复习安排有它特有的特性。不了解这
些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要走很多弯路,耽误很多时间。
6. 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联是什么?教学主任与其他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关联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不清楚,只知道肯定会有联系,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肯定会有
配合,理解,互相帮忙。但具体会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交叉的工作,配合应该以谁为主?
如果没人配合,怎么办?如果有矛盾,怎么办?哪些事情是本部门之内的?哪些事是不
用管的?这些事先不搞明白,就分不清是谁的责任,出了问题该谁负责。
7. 教学主任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这个我更不清楚,如果是个有心人,想要多学点东西,锻炼能力,就应该观察别人是如
何当教学主任的,给他帮忙,向他请教,而不是一下课就回家休息。所以在这件事情上,
只能怪自己没有用心,没有更大的目标,太懒了。所以轮到自己做的时候,以为也是按
普通老师的工作那样,一上来就埋头做事情,想到哪做哪。实际上部门管理岗位和普通
基层岗位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办事方法也不同,需要统筹规划,全盘整合。
所以综上所述,除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我基本能回答外,其它问题的回答我都是模糊
的,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只是凭着一股要挑战自我的冲劲接下了这个任务,看
来还是太武断了,对新岗位的认识没有理清之前,不可只凭感觉下判断,你以为是这样,
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