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好像还是当年的模样,岁月的痕迹没有带走她的美丽,反而更添端庄,有种静水流深之感。她不是一个坏女人,甚至还有甚至兼具独立女性的沉稳勇敢和家居女性的体贴柔软。这种场景很像电视剧里的大结局:我们都很好,只是不会在一起。
我对她的印象,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我大学以前。
在我4岁到17岁的期间里,我们见过三次。一次是她和我爸离婚,一次差点弄断我的一根手指,一次带着我同母异父的妹妹来我家看我。
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即使没有妈妈好像也没什么,所以对她没有特别的感觉。
第二个阶段是我大学期间。
她开始频繁联系我,“关心”我的生活,甚至偶尔发个小红包。其实我很清楚,她联系我是因为我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她关心的事项从不会是“最近累不累”“钱够不够花”“天凉了记得加衣”,而是“最近成绩如何”“能不能保研”“以后工作出路是什么”。
我从未因她离婚以及对我生而不养责怪过她,因为同为女性,我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以妈妈的身份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的时候,心里想的却只有她自己和小女儿。人们常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天生的,可我只感觉我对她的爱是天生的。即使我早就明白她的目的,我还是想去见她,而现实给了我狠狠一巴掌。
她看似精细周到,实则处处强迫算计。九年未见,她不想听我的成长经历,而对小女儿的优异成绩侃侃而谈;她说妹妹是她能给我最好的礼物,是一生的陪伴,未来还得“互相”扶持;她说我一定得去看望外婆和舅舅,因为他们“一直很关心我”,即使我再三拒绝。
当时的我无法释怀她的做法,恨意开始在我心中升起,但我自己都觉得搞笑的事是,这世上绝大多数的恨都是:由爱生恨。
我的确应该为自己的痴心妄想买单。
第三个阶段是大学毕业后。
我爸说我应该带未婚夫去看看她。
又是6年过去,她好像没老。两天的行程里,我们和外婆、舅舅和她谈笑风生,一幅大团圆的景象。但她的境遇好像不好,小女儿升入高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她和现任老公也正在闹离婚。
听到这些,我以为我会幸灾乐祸或者是心疼她,但我好像没有任何感觉——仿佛在听一个不相干的人的故事。原来我早已不恨她了呀。
当然,也没有爱了。
回去的路上,她给我发消息:有空要常来看看妈妈。
我心想:或许,缘分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