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发愤的草莓
过年这几天,你收过群发的拜年信息吗?
不过,我说的是,向个人群发的拜年信息,不包括群里的。
本来春节应该和家里人团团圆,放放松,但不少人除夕那天累得慌。光是回复别人群发来的拜年信息,就回到手抽筋。
如果收到这种极其明显的千篇一律的群发信息,到底回还是不回。
你说,“这不简单,那就不回嘛!”
也许你也是抱着一种“群发的拜年信息一律不回复”的姿势,但事情是不是就这么简单呢?
如果站在短信发出方的角度来想,群发拜年信息也有原因。
第一,传递喜庆。
有的人并不认为拜年信息一定要面向某个人,他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庆祝节日的到来,图个吉利,把这种喜庆的氛围渲染得浓烈一点。他的周围都是这种群发的氛围,于是就这么你来我往,纯粹表达个人快乐、愉悦、振奋的情感。
有时候,还可能是看到热传的信息趣味指数极高(比如用图画拼接的),忍不住和朋友们分享,于是以群发的形式转出去让别人乐一乐。
第二,刷存在感。
不排除有的人群发拜年信息,纯粹是为了冒个泡,亮个身影,好比长期潜在水底突然把头伸出水面一样,然后再潜回去。
这信息就像在说:“嘿!哥们儿、姐们儿,我还惦记着你,我在这儿呢,有事情请找我!”或者是:“我某某人还存着你的手机号码或者微信呢。有空来聊个天呗!”
第三,不搞特殊。
还有的人,是因为“反正别人也这么干,自己跟着准没错”,“我不能落下,不搞特殊”这样的心理,所以也群发短信,凑个热闹。
于是,有小伙伴戏称今年春节在微信里,知道了很多人的真实姓名,因为对方正是用自己的真名某某某,加上祝福语群发信息的。
当然,向个人群发拜年信息的人群中,不排除很大一部分Boss级人物,因为实在管的人太多了,没发信息吧,怕下属说“这个老家伙平时让我干活,关键时候也不来精神慰问一下”;发信息呢,如果不用群发的方式,可能会把手机键按到烂掉,所以只能“形式重于内容”。
这也挺有苦衷的,就像在饭局之上,敬酒的人并不一定想去敬,而接酒的人也并不是特别想接,但是在那种氛围之下,他们就能碰撞出“眉飞色舞,觥筹交错,豪言壮语”的酒戏,是为逢场做戏。
最后,受益的是发送这些信息的中间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
但苦的是我们这些接受了群发拜年信息的小伙伴。反正这时候,我是挺犹豫的,也是郁闷的时刻。手累倒是其次,心累才是真的纠结。
如此海量,回吧,说不定人家只是群发的,你不过是一个大网之下的一条小鱼,对方不当你回事,你回不回信息都无所谓,但你的回复就是你的时间成本搭进去(对不起,我对时间很认真~)。
不回吧,生怕有的人会掰着手指头计算哪些人没回,待到秋后算账,别说,我还真遇到过这样的。
我相信你也能感觉到,群发拜年信息,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喜庆气氛的烘托,对接收者的内心触动并不大。
今年过年,也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则幽默是这样的:就正确的拜年姿势放了个对比图,左边是一个群发的信息,右边是是一个拜年红包的图像。从中也看出大家对群发拜年信息的幽默,暗藏着看法。
如果用软文界流行的语汇来表达,群发拜年信息,可能是发出者的“自嗨”行为,顾着自己发得开心,没有换位想想接收者的心情。
如果用当前商业界所看重的“体验”来评判的话,只是感动了自己,没有感动对方,这种做法是很难达到及格线的。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坚决反对群发信息,要把它们灭得片甲不留,而是认为:春节这么一个大节日,九州同乐,普天同庆,绝大多数人都是休假状态,并且氛围愉悦,对方会更耐心跟你交流信息,我们可不可以把发拜年信息的事情,做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让它更值得回味?
1.私圈贺岁
如果你认为群发的拜年信息看不到“诚意”,那么,请不要给其他小伙伴个人群发。这样,自己省事,也不会打扰到其他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吗?
要知道,当一个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别人会出手,并不仅仅是你每年群发拜年信息所累积而成的。少发一条也没关系。
另外,有些祝福可以发在自己的签名栏,或者是朋友圈,这些私人的“地盘”,那别人走过路过,看到过,也就能体会得到你愉悦的心情,同享这份快乐。
2.简约表达
你也可以只是给自己在意的那么几位发拜年祝福,哪怕仅仅是一句文字的“某某某,新年快乐”,或者是用微信发语音的形式,把这句祝福语念出来,效果都不一样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使没有时间编辑太长太精美的信息,普天之下,别人在远方也能感受到你这份新年的祝福,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心意。
但是,这样会不会太朴素,不够隆重,和整个春节的气氛不搭呢?
其实,如果你真的很重视人脉管理,在春节发拜年信息并不是一个“脱颖而出”的选择,因为很可能被别人群发的海量信息所掩盖。还不如在别人生日或者是重要节点上,带去帮助或祝福,对方可能更容易记住你。
3.个性定制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还是建议能够给你想要祝福的对象发出个性定制的新年信息。哪怕是三言两语,没有华丽的表达,没有排比的阵势,能够将对方的情况融入新年祝福当中,别人就会感受到这个祝福是真心诚意的。
这样,你会收获得更多,因为对方知道你费了心思,花了时间,所以会愿意和你聊多一会儿。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网友,他为每个在意的朋友私人定制了拜年信息,然后逐个发布,即使是素未谋面,他也能准确地把洞察对方的梦想点、期待点,在新年祝福中体现出来。这种细致归功于他细心的观察。而他把这种发信息的方式称为“走心式”。
我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拜年信息,自己愿意践行这样的理念。
就像,今年在发“走心式”的拜年信息时,了解到不少朋友们的一些近况。比如,有的朋友说我的信息是她今年收到的唯一一条有标注了名称的,很开心地和我分享了她最近的绘画作品;有的朋友在几个星期前悄悄地办了婚宴,因为不想大操大办,所以现在才和我们分享她的喜悦;还有的朋友打算辞掉体面的工作去创办公司,开始朝着自己想要长成的样子去奔跑。
正是收到祝福者给予了反馈,让我感到又和他们走近一步,成为更亲密的可以并肩作战的朋友。所以,哪怕是因为编辑信息的时间再长,错过了发拜年信息的峰值时段,比别人晚一点发出,我也觉得没关系。
也许,在许多人眼中,发拜年信息有点像创造仪式感那样,就是图个开心和吉利,制造些年味出来,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因素。大家喜欢在过年期间做这一事,可能并不是内容上有多么重要。
所以,你可能会笑我太较真,还写这么一篇文章。
关于群发的拜年信息,回还是不回的问题,全看您自己的理念,或者您也可以选择回个普通的信息,为了“礼尚往来”。只是这样是不是像学生在应付作业的感觉?
在这个猴年春节期间,在接到群发信息接到手软的时候,用文章分享个人的思考,很希望能够听到您的见解。
如果您觉得有道理就点个赞,或者传递我想说的这个理念:
群发信息,请绕道。
拜年祝福,请走心!
告诉别人你内心的想法,说不定,以后就不用回复到手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