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是阎连科早期耙耧山系列的作品。故事很简单,连续干旱的耙耧山地区,村民全部逃荒走了,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先爷,带着一条瞎眼的狗,为了地里仅剩的一棵蜀黍苗留了下来。他俩吃光了家中存粮,挖光了地里的种子,捕尽了地里的老鼠,最后把自己的身子当肥料,让这棵玉蜀黍成熟,结出了七棵种子。
一个老人、一条狗、一棵苗,演绎成一部长篇小说,不得不让人佩服阎连科超级的胆略和奇幻的想象力。他在自序中说,他患者腰椎痛五年没有直腰走路,1996年秋偶尔走在西安远郊的玉米地里,突然脑洞大开,“如果人类的祭日到来了,世界上吩还有一个人和一粒种子会是怎么样?”于是回到北京的家,一挥而就写成了这篇小说。
阎连科不是天才型的小说家,甚至可以说起点很低。1958年8月,出生于河南嵩县田湖瑶沟,自小放牛种地,高一辍学。1978年应征入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被提干并派往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之后开始在职学习,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开始引起文坛关注 。
《年月日》的主角是先爷,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农耕文明的祖先。耙耧山地区发生连续的旱情,太阳似万箭烈焰烘烤大地,土地干裂,河流断流,种秋时节终于有了雨云,村村敲锣,呼唤种秋了,大家纷纷拿出种子下田园播种。可是浓云密布了三天还是飘走了,头顶烈日当空,村民只能陆续逃荒。农历六月十九日,先爷随最后一批村民准备逃荒,去田里撒泡尿,决定不走了,因为地里冒出了一棵苗。他说:“七十二岁了,走不够三天也该累死了,横竖都是死,我想死在村落里。”
农民为土地而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一线希望,谁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那棵玉蜀黍是希望的种子,先爷自觉做希望的守护者。这让我想起那些黑暗年代里舍身忘死的人,大灾大难前最美的逆行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圣徒们。
一场罕见有秋旋风,那棵玉蜀黍苗被吹折了,苗茬断手指样颤抖着,在生烈烈的日光里,流动着丝线一样细微稠密、绿乌乌的断茬伤。先爷果断地在玉蜀黍苗旁苫了四领草围席,把家搬到了坡地,贴身守护着苗的生长。唯一的玉蜀黍苗折了,就像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一样,也许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先爷偏偏不认命,他反而更用心地去照料这棵倔强的苗。那条狗是求雨祭祀时被晒瞎了眼睛,成了先爷唯一的伙伴,他俩相依为命地过日子,一样心怀希望地守着希望。
粮食吃光了,到村子里去寻找,家家户户也是缸底朝天没有一粒余粮。先爷想起下到地里的种子没有发芽,于是一家一家的地里去刨,井里的水干了,用棉被放在井底吸湿,绞出水分供人、狗、苗饮用。老鼠把地里的种子刨光了,先爷和瞎子一起刨老鼠洞,和它们抢食。当井里的水也干了,老鼠洞里也没粮了,先爷走投无路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沿着耙耧山寻找老鼠生存的水源地,一直找到山谷的背阴涧边,相不到那里有狼在守候。
一个是骨瘦如柴疲惫不堪的老人,一个是养精蓄锐等候猎物的狼,在黄昏的狭谷两者相遇了,先爷用坚强的意志和狼对视着。这让我想起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硬汉子形象。老渔夫桑地亚哥,只身一人与一条巨大的鱼搏斗,凭借顽强意志战胜了大鱼,这条鱼太大了,他在海上拖了很长很长时间,途中遭到鲨鱼袭击,到家时大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了。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硬汉子精神,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先爷一个人战胜疲惫、睡意和恐惧,和一群狼对峙,终于熬到天亮狼群撤退,获得了珍贵的生命之水。
先爷挥舞着鞭子抽打酷热的日光,对抗着烤焦一切的太阳,给玉蜀黍苗遮阳浇水,对付老鼠的撕咬,千辛万苦的守护和浇灌,终于等到了玉蜀黍的秋熟。可是田野里的老鼠都吃光了,人和狗长不到一点可吃的东西,玉蜀黍也面临缺肥无法灌浆的局面。为了给玉蜀黍以肥料,先爷挑满了水缸,用滴水的形式通到苗的根部,再在苗根挖了一个墓坑,在躺下去当玉蜀黍的肥料之前,最后一次对着太阳连抽十余马鞭子,使日光如梨花一样零零碎碎在他眼前落下一大片,又用嘶哑的声音对着太阳大声道——你先爷我照样能把这棵玉蜀黍种熟结子你能咋样我?你能咋样我?。
狂风、烈日、旱灾、鼠灾、狼灾、断粮、断水、断肥等灾难,压不垮先爷守护玉蜀黍成熟的坚定决心,天地间只剩一个人、一条狗、一棵苗也会把希望点燃。当耙耧山脉终于下了整整四十天,天晴后又到了种秋季节,逃难的人们陆续回来了,却发现没有了秋种子,谁家都没有一粒秋种子,只有先爷以身体当肥料成熟的一棵玉蜀黍,有七粒手指肚儿大、玉粒一般透亮的玉蜀黍子,其余都是半灰半黄没有长成就干瘪如瘦豆子样的玉蜀黍子。当人们再次向外逃荒时,留下了七户人家的七个汉子,在七道山梁上搭下七个棚架子,种出了七棵嫩绿如油的玉蜀黍。希望的种子如星星之火在耙耧山脉燎原,年月日如水般流淌,先爷留下的种子和希望会绿遍田野山岗。
这是一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叙事的荒诞和细节的真实,让我一次次为先爷的处境而揪心,又为他的执着和不屈精神而感动。极端的旱灾既可以看成是自然灾害,又可以看成是命运的考验,既有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有西西弗神话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世界的荒诞并不绝望和颓丧,而是挥起鞭子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希望,为世人留下希望的种子,年复一年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