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一座城市折叠自身,向地面收拢。高楼像最卑微的仆人,弯下腰,让自己低声下气切断身体,头碰着脚,紧紧贴在一起,然后再次断裂弯腰,将头顶手臂扭曲弯折,插入空隙。…………司机们就在困倦与饥饿中欣赏这一幕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上面这段话出自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8月21日获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全文两万余字。作为从不关注科幻的伪文青,我是在一位教授文化人类学老师的课堂上得知这本小说的。后来,我又了解到,作者写作初稿时,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发布在清华水木社区的科幻版。
事实上,读《北京折叠》的确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部分语言的粗糙和不够精准,有的读者评论说,相较于刘宇昆翻译的英文版本来说,甚至感觉英文才是原文,中文是翻译。
当《北京折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特别是它还“击败”了刘慈欣的《三体2》之后,读者的声音当然不会一致,总是褒贬不一的。作者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小说并不是完全科幻的。
郝景芳说,如果将小说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那么纯文学或主流文学更多关注现实空间,并表达现实空间;科幻或奇幻文学则关注虚拟空间也表达虚拟空间。而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更模糊的文学形式,它关心现实空间,却表达虚拟空间,它借助于现实中不存在的因素讲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事。她把这类作品称为“无类型文学”。
读《北京折叠》,除了“折叠城市”以及围绕它进行的一系列设定之外,并没有过多的科幻色彩,相反,我觉得它很像一部现实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老刀,是第三空间的垃圾工,独自抚育着养女糖糖。因为想要让糖糖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捡到了来自第二空间的留言瓶子之后,他决定铤而走险,帮助第二空间的研究生秦天给他爱慕的生活在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
老刀千辛万苦到了第一空间,却发现依言早已结婚。面对依言的请求和她开出的丰厚的报酬,老刀决定帮助依言隐瞒。在老刀在第一空间等候空间转换时,他遇见了在这里工作的老葛。老葛也是出身第三空间,他和老刀聊了聊他从第三空间“爬”上第一空间的情况,还带着老刀参加了聚会。聚会上,老刀听见第一空间的权力高层在讨论要不要垃圾处理自动化,这就意味着第三空间两千万的垃圾工将会失业。老刀最终还是回到了第三空间,他看见邻居的女孩为了取暖费和房东吵架,他恍惚地递给房东一万元,他很想告诉女孩,不要大声吵,应该优雅……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当第一次看见这段话,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阶层”这两个字,三层空间、分配时间的设定太直白了。
第一空间是这个世界里最高级的阶层,他们生活的地方有深远沉静的蓝天,阳光能把树枝的剪影投射到地面上,没有高楼,只有大片的草坪和美丽的花园,女士们坐着复古马车出行,机器人与人一起,有序而安静地工作着。这里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人们并非不知道其他空间人们生活的艰辛,只不过他们自己营造出了这么一片优雅的空间。远离贫穷,仿佛他们从未也永远不会贫穷。
第二空间是白领们的空间,它和第三空间共存在一面土地上,只不过出现的时间不同。街道很宽,楼也不高,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男孩子穿西装,女孩子穿衬衫和短裙,拎着线条硬朗的包,一脸精干。秦天是这里的一个研究生,对于用钱找别人办事一点都不陌生,他的室友则絮絮叨叨地对老刀说,想去第三空间,这样往第一空间爬就更有资本一些。这是一个很年轻的空间,人人都有着渴望成功的野心,现实又精明,展示出一种中层的生活,最为贴近大多数人的样子。
第三空间的支柱就是垃圾产业,这里生活着两千万的垃圾工,另外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品燃料过活。他们生活在六平米的胶囊里,为路边小摊上一碗酸辣粉讨价还价。用老刀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一种“操蛋”的生活,可是这还是靠着老刀父亲艰难抓住机会,干了二十年垃圾工后,才留给他的一份宝贵工作。后来,老刀听见第一空间的高层在构想,要采用垃圾自动处理技术,而这无疑于剥夺了老刀们的最后一点生存价值。上层人过上层人的生活,老刀们却会被塞进只有六个小时的夜晚,变成没有劳动价值的“宠物人”……
说实话,我感觉作者讽刺之意很浓,她不仅讽刺了现实中阶层的存在,还讽刺了上层掌权者的权力、中层白领们的功利,但对于下层人们,她却怀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因为这样一种关怀的存在,让人觉得很贴近现实。
作者说过,这一故事的灵感源自生活日常。曾生活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时,她和外来务工者聊他们生活的压力、困扰、担忧;之后,她又在学校见到挥斥方遒的同学,在工作中接触到诸如世界500强的CEO……这些人的生活互不交叉,使得北京好似一个不同空间的叠加。于是,她把各种生活写下来,让大家可以“看见”彼此的生活。
我觉得这本小说最感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小说中的世界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影子。社会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压抑灰暗的一面,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处在当前所处的环境中的,那么多的机缘巧合,一个不注意,我们就有可能高高在上,也有可能贫穷弱小。
我们被自己的空间蒙蔽了双眼,自以为是地生活在美好的幻想中,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可是我从《北京折叠》中看见了关系,真实就是真实,无法因为假象而被掩盖。当你知道了在你的生活之外,还有那么多的艰难,那么多的苦痛,你仍会无动于衷吗?
在我看来,《北京折叠》是在唤起一种人性,唤起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人的基本认知。它以遥远的笔触,映射了我们当下的生活。只愿这种生活永远不要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