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依然继续做牛马。
别人的周末是在家休闲放松的,我们的周末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今天早上8点半就匆匆出门了,本来早餐是打算在路边随便买点吃的对付一下的,结果想起来,北京是没有路边摊的。
于是,只好早早起床,自己简单煮一碗面条吃。
我煮面条也很简单,白水烧开,把面放进去,趁这个间隙在剪个蛋,等面煮好后捞进碗里,放点猪肉盐和老干妈,一顿简单的早餐就做好了。
不过味道跟王先生的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点,所以平常都是王先生做,我负责吃。
01:
今天是连着上课的,本来都没时间吃饭,还是我特意把时间锁了,才腾出一个小时来吃饭。
自从来这上班,经常吃饭不准时,更没有按时下班的这个说法,当然这也是我自愿的,因为这样才能多赚点钱。
从早上10点一直到下午6点,我一直都在教室里忙碌,除了吃饭的时间。
一节课连上一节,上厕所都是下课的间隙,跟会员说一声,然后去喝口水,再跑一趟厕所。
好不容易6点下完课,我人已经累得不行了。
收拾饭碗,换上衣服,骑上小黄车,就匆匆忙忙的回家了。
还好今天是周末,地铁上的人不多,我上地铁时还捡到一个座位,因为我要坐到终点站,所以一般一上车,我都会眯着眼睛睡一会,我也不愿意玩手机。因为上一天的班,脑子已经停止转动了。
02.
正当我快睡着的时候,手机响了,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老妈给我打来电话。
我接过电话,可能是地铁上信号不太好,老妈说话声音断断续续的,我只好把挂掉电话,想着等下地铁后再给她回过去。
一个小时后,我从地铁站出来,从包里掏出手机,把电话拨过去。
很快老妈就接通电话了。
我听见电话那头声音很嘈杂。
还没等我问老妈在哪里,老妈先说话了。
“我和你爸爸昨天回老家了,你堂奶奶昨天去世了,我们回来帮忙。”老妈在电话那头大声的说,生怕我听不到。
”嗯,上次回家她身体看起来不是挺好的吗?怎么走得这么突然?”我下意识问。
“你上次回来是多久的事了?两年前了吧?我还说你要是不忙的话,回来几天呢......."
还没等老妈话说完,我就急着说:“我这么远就不回去了,到时候要送多少礼,我转给你。”
“我都还没说完,你急什么,我发现你去北京后,好像跟家里联系越来越少了,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老妈带着不悦的口吻说我。
我听出老妈话里的意思,她的意思就是:“你去北京后,怎么变得有冷血了!”
那一刻,我站在原地愣了一下。
老妈接着说:“以前我不是这样的,不管有事没事,都会跟她聊天,每天做什么好吃的,看到什么好玩的,都会吧这些小事跟她分享;可现在的我,说话越来越少,有什么事也不跟她说,打电话经几分钟就匆匆结束通话。“
我没有反驳老妈的话,只是笑了笑。
老妈接着在电话那头说话,我在这头听着。
02.
回到家后,我想了想老妈对我说的话,其实,不是我变得冷血了,而是我在北京这个城市,不得不学会保护自己。
记得来北京上班的第一家公司,我刚去上班的第一天,中午要吃午饭的时候,同事们都是各吃各的饭,谁也不叫谁。
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大家明明是同事,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冷淡呢?
后来回家,我跟王先生说了这个情况,他说我要学会适应,因为北京是个很现实的地方。
那时我不太理解。
后来在北京呆久了,王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
北京的节奏太快了,地铁里的人都行色匆匆,大家都低头看手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初到北京的那几个月,我也曾试图保持原来的习惯,跟每个同事都保持热情,和同事多聊几句,可渐渐地,我发信啊,很多时候热情换不来相应的回应,甚至会遭到白眼。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里跟老家不一样。
当你挤着地铁,站在一个陌生人的肩膀和后背之间;当你在寒风中排着队等公交车,而有人插队时,你会明白,没人会因为你的温柔而对你让步。
我开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很多时候,朋友的邀约,我会思考再三才决定是否赴约。
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我学会了说“不”。
当身边的人诉苦,我不再像从前一样一股脑儿地倾听,而是理性地权衡自己能不能提供帮助。
我真的变冷血了吗?
我想不是。
我依然会在寒冷的冬天给楼下的快递小哥送一杯热水,依然会在看到老人提重物时伸出援手,也依然在夜深人静时,想念远方的家人。
只是,我把情感和精力留给了真正值得的人,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在现实和善良之间找到平衡
大城市不会改变你的本质,只会让你学会在现实和善良之间找到平衡。
我不是变得冷血了,而是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爱自己,也更珍惜真正的情感。
我想,这才是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