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69天
原文阅读: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讲解:
曾子病重了,把弟子们叫到身边来说: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诗经》说:“小心谨慎啊,就像站在深水坑旁边,像走在薄薄的冰上。”。从今往后,我知道什么是幸免了。弟子们啊!
启发思考:
曾子生病的时候,让弟子们打开被子看看自己的手脚是不是都好着。现代人可能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儒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观念。儒家经典《孝经》里开篇就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来自于父母,不敢损伤,“父母全而生之,亦当全而归之。”保全自己的身体,是孝道的重要核心之一。
在儒家传统里,做到孝不光是要顺从父母、奉养父母,还包括好好地保全自己。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失去劳动力后,几乎完全依赖于儿女的照料。如果子女损伤了自己的身体,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如何照顾父母呢?如果子女轻率冒险失去了生命,走在父母前面,令父母老无所养,则更是大不孝了。
曾参是个大孝子,所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到自己临死了,可以确定自己好好保全了身体手脚,没有受到祸害刑戮,才松一口气,我的身体总算完璧归赵了!
《诗经》这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小雅·小旻》这首诗,今天这三个词都已经成很常见的成语了。这三个词广为流传,还真主要是《论语》的功劳。
儒家的观念,是非常非常地爱惜身体,爱惜生命,所谓君子戒慎恐惧,小人无所忌惮。君子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绝不做不必要的牺牲,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按照这样的观念,可能也不会为工作拼命,不会跟暴君死磕,想到鲁迅先生当初没有接下刺杀任务时就顾虑自己轻易舍生的话,母亲怎么办。
如果秉持儒家的身体观在今天,想来绝不会危险驾驶,绝不会横穿马路,也不会去参加冒险运动。当然,在人类的本性中,还有探索未知的基因,敢于冒险的勇气也是必要的。不过,正如上一章讲到要“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莽”, 而且生老病死,老和病夹在生死之间。每个人都可能体会到和曾子类似的感觉,所以,在一切选择的起点时可能都要有更加珍惜身体和敬畏生命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