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3217字,内容较多,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内容链接:http://mp.weixin.qq.com/s/xePnJx2YWGVIUl5BX0vytg)叫做《齐头并进式读书》,文章中介绍了自己读书的几点经验,同时也引用了所读书籍的“金句”,007的战友(最大的微信学习群)看完文章后,对此发表了评论,并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问题很有意思,故对此进行了总结,以供读者品鉴。
007战友:战友的这篇文章介绍了自己正在阅读的书,很精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得我也很想去看。一个月五本书的计划,非常激励我,我也每个月定了阅读计划,但是一个月完成五本真是不容易,佩服战友的毅力。看文章里我有几点想请教战友:
1、没有财务自由,绝对没有思想自由?生活的哲学这本书里讲,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我们的信念,也就是我们的信念是自由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是可以控制的。不知道战友可否谈谈关于信念自由和思想自由。
2、不太理解:只有能够作恶,才能够为善这句话。按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太绝对,逻辑不严谨,人是善恶并存的,也可以说无善无恶。不知战友如何理解。
回答:战友提出的问题,激发了我的几点想法,简单谈几点:观点没有对于错,就看你怎么理解。“没有财务自由,绝对没有思想自由”我首先是赞成的,因为我是普通人,我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级别的大师,可以在外界环境和反射之间找到选择的空间,也就是战友所说的信念自由。外界环境如果非常的恶劣,你的身体就无法获得自由,而身体的所感所知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古人为什么可以吟诗作对,创作那么多的佳作呢,因为晚上没有电灯,没有WIFI,所以与好友相聚,把酒言欢,诗意顿时盎然。回到我们现在,如果我们每天忙于养活自己,你是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思想的,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思想是否不在纯净。此外,思想和信念是两会事,思想是你思考和想象的结合,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信念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什么,这也算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或者叫做自我催眠,激发潜能。
回答:至于,“只有能够作恶,才能够为善这句话”实际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解释了,如果都做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灭亡,人又是自私的,为了不让自己灭亡,所有“善”就会在“恶”中产生,当然,如果都是“善”,恶也会产生,这就是一个循环。此外,我想明确的一点是,上面这句话取自《枢纽》的一个段落的叙述,所以,战友理解这句话应该结合整体去看,我也只是在文章中进行了引用。
007战友:非常感谢战友的认真回答,战友说的:我们每天忙于养活自己,是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思想的。这句话我赞同。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我们在基本物质生活上是完全可以满足的。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说财富自由是不需要为生活而工作。有些人认为不需要为生活而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工作等等。比如战友现在的状态,一定不需要为温饱而烦恼。
不知道战友是否觉得自己现在是财富自由,思想自由的状态呢?
回答:思想是个高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有,但不一定养的起它。因为思想是需要时间这种养料去培养的,如果我们每天忙于生活,忙于养活自己,的确我们不需要为了物质生活而担心,但是,你的脑海里面是什么呢,是如何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即当你想去想你所想时,你是否可以用你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而且是专注的去做。但是,当你的时间属于你自己后,你就可以做这个选择了。每个人都有思想,但是被称为或自认为有自由思想的人,没有多少吧。因为没有用时间这个养料去培养它。
回答:我现在财富不自由,因为我需要出卖我的时间,因为出卖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所以,我没有时间去养我的思想,我的思想是有限度的自由,我不能仅仅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我还需要让我的生命活在当下,得以维持。
007战友:感谢战友的精彩回答。那战友觉得拥有多少财富是财富自由呢?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年薪百万的有年薪百万的花法,亿万的有亿万的活法,没有封顶,人不会停止工作。巴菲特、马云应该算是公认的财富自由了吧,他们依然在工作,花费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你觉得他有多大的自由思想?不知你是否认可:我们的思想在哲学层面是自由的,我们脑子里可以各种想,没有人干涉,也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的思想是会受外界其他事物影响的,这是不可避免的。绝对的自由思想是不存在的,就如你说的,是放在什么样的整体里去看。你的回答给了我启发,我想对于财富和思想我们该去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不会有绝对的自由,只是在拥有多少的财富和能力里,我们最大限度地保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想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是我能够理解的最高的自由了。
007战友:“只有能够作恶,才能够为善”人是自私的,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人性本恶呢,若是为了生存这件事,就是恶事?可否理解为草木动物都是自私的?你如何理解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回答:战友的问题有些高估我了,我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准确。不过最近刚看了《自下而上》,书中的观点勉强可以回答战友的问题:“只有能够作恶,才能够为善”的前提需要一个良知,即通过“恶”的后果看到“恶”并不会让自己生存(基于“基因”进化所产生的对于安全的需要,我们的本能更倾向于选择“趋利避害”),于是基于“生存”的需要,也就是基于“基因”的需求,我们会去选择为“善”,而我们所作出的这个选择可以称为“自私”,但这只能说是“基因”为了生存所作的选择,而不是基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所做的选择,按照《自下而上》的观点,这是我们“本性”的自发行为,它无关善恶。所以,也不能按照战友的逻辑得出,我们人性是自私的,所以,我们的人性就是本恶的,这可能具有相关性,但不具有因果性。
此外,对于“恶”的定义每个人都不同,如果仅仅将“自私”定义为“恶”,那么,我们可以说人性是本恶的,我们为了生存,所以我们需要在婴儿时期展现“萌态”,以获得父母对我们的保护和照顾。但是“人性本恶”会导致什么,导致这个世界灭亡吗,不一定的,基于上述定义,如果自私即是恶,那么,每个人都会极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一方权利的被维护,也可能意味着另一方权利的被侵犯,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互相侵犯各自的权利,以使自己的“自私”权利最大化,但是,我们的“基因”选择的是生存,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基因只会走向灭亡,基于此,我们的“自私”基因则会改变策略,例如制定规则来约束侵犯他人的行为。这就是“只有能够作恶,才能够为善”的一个理解,就像你做了一个选择发现这个选择是错误的,然后,你从中吸取教训,转而去实践与这个选择相反的另一个选择一样,这都是在自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到随机选到最合适的那个,进而选择维护这个“最合适”。
当然,如果抛开基因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本恶是基于自私,那么是因为选择自私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你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其他人就会选择模仿,你的利益就会减少,直到你因自私获得的利益为“0”时,你就会选择退出“自私”,因为自私已经让你无法获利。
草木动物是否自私,对此没有太多的涉猎,所以,也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不过按照战友的逻辑,可以确认的一点是“自私是基于人性”,那么,如果动物草木也有所谓的与“人性”类似的事物的话,那么,它们也会拥有我所述的“自私”基因。
至于,战友提到的王阳明《心学》中所述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对此只能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太极是由一黑一白构成的,黑白各占50%,如果我们的“心”处于太极的分界线中,那么,我们就处于一个无善无恶的状态,也是我认为最高的一个境界,但这个境界会随着我们意识、价值观的选择而进行变化,这也就是“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的理解。不过理论毕竟是理论,没有实践,怎么能形成自己判断“善恶”的标准,而懂得善与恶也就获得了良知,但懂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懂了之后你应该如何去做选择,如果选择去维护自己心中的“善”,这就叫做“知行合一”。这是我对王阳明所述“善恶”的个人理解,有所偏颇,以供战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