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西南最大的互联网创业社群,也是成都体量最大的联合办公孵化空间之一,于2015年12月25号开始试运营,目前已吸引31多家互联网公司及分支机构入驻,已有10家A轮以上的公司入驻,其中速递易、义幻医疗、推事本、51我房等企业将总部设在了WORK+,6家知名企业在WORK+设立了成都分公司,如BOSS直聘、明道、八戒工程、热音、DT等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除此之外,WORK+也吸引了英莱教育、老外here等外资企业入驻。因为WORK+并没有做太多的网络推广,第一次去的人总会惊讶它的丰富和别有洞天。
以下为猿团记者专访内容,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5月下旬,记者拜访了WORK+,准备采访其CEO林小骥。到访当天,正好碰上林先生在接受成都电视台的采访。彼时,WORK+的397个工位的17楼,入住率已超过80%,18楼区域已经开始开放一半,现已有430多人在WORK+办公。
站在WORK+宽敞的落地玻璃前,几乎可以鸟瞰整个大城南全景。回首再看WORK+内部,不由叹为观止:简约的后现代风格时尚而大气,充满浓郁的太空文化,8000 m2的空间,以“探索太空”为主题,依次命名。从大门进入,右边的公共区域被命名为休闲舱,创客们可在这里小憩、喝咖啡或者洽谈合作;左边的办公舱是工位区,墙上随处可见太空主题的海报。一支外国创业团队刚好在进行VR的体验,来自八戒工程成都公司的团队和旁边做医疗的伙伴正在品茗,探讨茶道。在这里,30多个创业团队互相交流经验,挥洒汗水,拼搏着他们的事业。
8米挑高 1000㎡的 双层互动空间
指挥舱
在WORK+的前台,这个被命名为“指挥舱”的地方,挂着入驻团队的企业名牌,几名员工随时待命,准备为创客们服务。作为成都体量最大的联合办公孵化空间,也是唯一一家联合办公与孵化器共存的众创空间,WORK+有着怎样的魅力,可以吸引如此多的团队入驻,囊括多个外国团队,一举成为卫计委“互联网+健康服务”孵化中心?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踏上挂着20部太空电影海报的“虫洞楼梯”,在18楼见到了WORK+的CEO林小骥先生。这个曾经卧底采访过富士康的《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拥有非常资深的策划经验,曾任智纲智库咨询策划总监,WORK+现任CEO,同时现在也是新谷天使投资基金合伙人、德丰浩基金合伙人。
WORK+CEO林小骥
记者注意到,18楼也是以星系命名的,对于为何要以“探索太空”作为主文化,林小骥表示,之前中国式的创业讲究红海竞争,是一种江湖文化,争的是龙头老大的位置,最后看的是谁能问鼎。但美国创业的情怀是要改变世界,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太空文化,不断去探索和求知,而不是如何去copy别人的idea来实现快速赚钱。WORK+希望引用国外这种太空精神,告诉所有创业者,要不断去探索未知,挑战未知。这种探索精神在WORK+随处可见,比如17楼的星际港湾露营区、舰长室和静海路演大厅。提到静海路演大厅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树立起人类对太空探索的里程碑。为纪念这一伟大举动,WORK+八米高的路演大厅特意命名为“静海”,向人类首次登月致敬。
静海路演大厅
不只是联合办公,WORK+是真正的孵化器
随着市场上孵化器的大量涌出,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联合办公场地披着孵化器的皮,做着包租婆的事,实际为创业者提供的资源非常少,几个工位、几场意义寥寥的指导课、工商注册等服务,组成了一个美其名为孵化器的机构。林小骥认为,孵化器不应该是创业者的全职保姆,做一些意义甚小的事情,而是应该去思考创业者究竟需要什么。
那么,WORK+能为创业者们做些什么呢?林小骥表示,光从名字就可看出,WORK+联合办公孵化空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联合办公场地+孵化器。也就是说,WORK+能为创业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办公工位。
在联合办公方面,虽然WORK+的工位收费可能稍微比其他孵化器贵一些,但创业者们反而愿意到这里来,林小骥认为,这是因为WORK+的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其次,创业团队本身并不是特别在意工位费,而更看重孵化器能提供的服务、创业扶持。除了常规的工商注册、创业指导、资金对接等基础服务,WORK+不定期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为创业者们提供交流、分享机会。
软硬结合 资源整合WORK+专注互联网医疗孵化
选址于天府新谷的WORK+,既拥有了新谷丰富的创业资源,又避开了菁蓉国际广场激烈的竞争,地理优势明显。8000m2场地,852个工位,高大上的路演厅以及私密的VIP会晤室,硬件设施一流,那软件配置如何呢?据悉,除了联合办公,WORK+还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孵化服务,“+”的背后,囊括着从技术转化、市场开拓、科技金融等呈体系构建的创业微生态,包括德丰浩基金、蝙蝠资本、新谷3.0资本、创氨基孵化基金等。多方优势资源的强强抱团,最终实现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手共创。
除此之外,WORK+对接各种资源,比如与华友会合作,做智能硬件的孵化,6个月孵化一批项目。同时,与德丰浩基金合作,拥有多家三甲医院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商业模式的梳理、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医疗资源共享、帮助其拓展市场,做医疗垂直领域的孵化。
目前,WORK+对进行孵化的项目有严格的挑选标准,结合德丰浩基金丰富的医疗资源,在互联网医疗项目的孵化上有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功孵化了肾仁康等项目。记者了解到,WORK+很少做线上宣传,而是用心地去服务创业者们,通过口碑相传,目前入驻团队30多个,包括速递易研发部、万达信息、八戒工程成都公司等知名互联网机构。
速递易研发部
实实在在做事WORK+要建最大创业社群
针对时下大热的创业潮,林小骥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目前中国的创业缺少一种分享的氛围,创业者们大多埋头苦干,很少去关注其他创业者。而市面上所谓的创业活动,多带有广告性质,创业者能从中获取到的资源、干货太少。在创办WORK+以来,林小骥看过太多这样形式的演讲、活动,所有的孵化器都在做同样的事,却没有一个社群真正地聚集了所有创业者,让创业成功的人把经验分享下去,为初创的人做一些指导。
而相对于这种情况,林小骥也谈到美国的创业氛围,硅谷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大批的天使投资人,第一代第二代创业者成功后,再把钱拿出来,投资给下一代,扶持他们成长。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使创业更具有凝聚力和方向性。
对此,林小骥表示,未来,WORK+有一个大胆的打算,去创建一个大的创业社群,做私密性的分享,让创业者们在一个私密的环境里去问询、分享自己的经验、短板,互相学习。为让笔者更好地理解,林小骥特别例举了美国的TechStars作为例子。TechStars早期就是为每家初创公司提供10名导师,不断去帮助、扶持创业公司,做大创业社群起家。
当被问及怕不怕被抄袭,林小骥很淡然地表示,创业社群的建立谁都可以去做,而且越多人做越好,这样才能促进创业圈氛围的良好发展,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长期以付出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情,因为目前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想着立马赚钱。WORK+的宗旨一直是更好地服务创业者们,存进创业者们的交流,因此愿意长期去做这个事情。未来,WORK+打算在拉萨再开一家联合办公空间,扩大社群的影响力。笔者也希望,WORK+可以越做越好,引导创业氛围走向良性循环,让更多创业者获利。
创新研习社
从内到外的兴趣化、资源化、主题化社群运营
WORK+运营这半年大大小小做了五六十场活动。针对平台内部企业,从兴趣主题等植入各种内部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认识沟通、资源对接,从一个大家庭的理念去真正的社群化管理。太空舱有着各种配套休闲游戏设备,供平台使用,大家在这些兴趣爱好中彼此认识,上班不再是单调的事情。
WORK+外部社群活动
WORK+丰富的内部活动
“WORK+,服务下一个伟大企业“
笔者注意到WORK+的slogan“服务下一个伟大企业”英文翻译是“Incubate the next Unicorn”,意思是“培养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在成都这座互联网朝气蓬勃城市,需要“独角兽”级的公司。笔者希望从WORK+能走出这个 “独角兽”,走出“下一个伟大企业”。
如果你也有一个创业梦,欢迎关注【猿团专访】,了解每个CEO背后的故事,或者创投信息;如果您创业成功,想与我们一起分享创业故事,预约CEO专访,欢迎发送CEO简介或公司简介至邮箱:liuqiying@yuantuan.com
(文章来源:猿团 作者: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