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听到同事间闲聊,说某同事家的儿子“是个人才”——天天泡网吧不学习惹是生非,刚初一就辍学了,他爸爸在医院工作专门停职陪伴他也无力回天,最近夫妻俩快50岁又添丁,大家都调侃说他俩已经“放弃老大了”,连孩子自己都说“妈,要是你们生的弟弟跟我一样不听话,你们可咋办”
那天是搞依法征收,镇里都去凑人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这家孩子从小的轶事当作玩笑说着。
……越听,越觉得那孩子可怜。刚15岁,也自认为是“不听话”的代表,这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父母都忙,孩子从小跟着老人。4.5岁就离家出走。”“玩游戏聪明过人。”“很有影响力,以至于老师求他父母别让孩子来了,他不学还带着别人一起玩。”……
从这些只言片语听出来些什么,心里感叹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
我和他妈妈没有同时在一个单位共过事,但都在一个系统,印象里是中规中矩、性格比较内敛刻板的人。是不是两口子都忙打拼,疏于和孩子的内在交流,孩子从小就成了生活在完成家庭的孤儿,看似完成的家庭让无助的他无处发泄自己的戾气,于是拼命要用各种不规矩去吸引家长的注意。可是家长也许太自负没耐心不自信也无助,找不到解决办法,就这么耽误了这个孩子……
孩子这么多都笑柄,听起来很多都是父母自己爆料说出来的,他们已经放弃了孩子,或者说,他们也深感无力,用一种无奈自嘲做为对旁人的回应。某种意义上说,父母从小对孩子忽略造成了他的一些问题,后来问题不可收拾了父母才回来以同样世俗和粗放的方式面对,看不到效果又轻易放弃了……
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更加令人无法接受。
从几年前偶然读过一些日本的书籍,到后来刻意关注了《菊与刀》,喜欢上宫崎骏的动画,越来越对这个民族充满好感。他们顺应外部不断自强,他们不忽略内在坚持自己,在内外两个方面都有追求极致卓越的精神,有刻苦攻坚的毅力……反正,想去日本转一转都好久了……
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度,对人性对儿童都充满深情关怀和深刻思考。像宫崎骏的动画,让大人也有童年创伤被照亮的温暖,每次观影,总能体验到一种灵魂的沐浴,为之一新。
这本书的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著名荣格派心理分析师,如果说美国心灵成长系列的书籍有一种科研尖端的商业味道,那么这本书更多的是深入纤细敏感的神经,用一种非常谦卑的态度,对孩子的宇宙进行深入的人文关怀和探索。全书分孩子与家人、与秘密、与动物、与时空、与老人、与死亡、与异性七个章节,以儿童文学为论据,多方探索,不提供结论,只是用一种谨小慎微和热情拥抱的态度去努力抵达孩子的宇宙。
细腻的笔触让我在阅读中更懂得孩子,也治愈自己。
当然,一个人想自我拯救,什么时候都不晚,错过了父母的教养,还可以自我觉醒。听说同事的孩子现在去外省读技校了,而家庭新成员的加入对父母的认知也是一次更新,问题少年变大哥哥——这些都是自我成长的契机,虽然过程艰辛,但是自我疗愈的每一步、看到未曾被爱照亮过的自己的每一步都会充满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