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篇:澜沧江边的女人们
今天是3月18日,穷游第29天。
这几天走路太多、腿有点疼,所以今天哪也没去。闲暇之余,习惯性地想写点什么。但写什么呢?我忽然想起这几天我常见到的四个女人。这四个女人刚好状态不同、各有际遇,细想挺有意思。
第一个女人是我住青旅的老板小杨。她长得眉清目秀,也就二十多岁,但她的生活状态实在令人羡慕。
自打我入住,每天只见她喝茶、听音乐、听国学或与朋友聊天,偶尔还学古筝、弹吉他;从未见过她打理房间、生火做饭。她的工作似乎只有跟新客打招呼,喊一声“过来喝茶”,然后就是客人自己看房、自己选房。她从不亲自带客参观、也从不劝客人留住,似乎客人住与不住和她没啥关系。她对我这穷游大叔也丝毫不感兴趣,每次见面仅打声招呼而已。
青旅的客人其实并不多,长住的有三人,算上我、再加上一名义工,顶多也就七、八个人,但小杨一点也不急。我曾问她:你怎么这么悠闲、这么超脱?你的状态绝对是所有青旅人的梦想啊:诗和远方。小杨淡淡回答:这叫佛性。
第二个女人是广场健身操的教练。据粉丝介绍,她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傣族,毕业于某体育学院。
去年,身为全职妈妈的她带孩子到江边散步,忽然注意到广场上有很多人在跳舞,场面热闹但有点乱。于是,她就心生一个想法:自己带领她们跳健身操。这样不但能引领大家科学健身,自己还可顺便做产后恢复。
没想到后期发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她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而且粉丝们还要求她统一服装、建立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组织。由此,她的“自由人”健身群正式诞生。
从去年底至今仅几个月,她的健身群已由一个扩展到三个;她不仅卖服装、卖健身用品,还直播带货。她也由一个单纯的全职主妇分身成健身教练、带货主播,三者完美融为一体。
第三个女人是黄女士,带一个十岁男孩,单亲妈妈。
初见黄女士,是她在江边广场摆摊卖房、我上前问路;黄女士非常热情,我们由此相识。后来几次碰面,和她一聊才知道,她原来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是游泳、健身,就是约闺蜜喝茶、打牌,日子过的非常惬意。但谁知,几年前丈夫突然提出离婚,还不要孩子。黄女士不太懂法、稀里糊涂就离了婚,开始带孩子独自生活。
最初时候,黄女士整宿失眠,吃药、喝酒都不管用。法院判丈夫要给孩子生活费、教育费,但丈夫几年下来总共才给她一万元。
迫于生活的压力,黄女士开始在江边广场摆摊卖房。这是黄女士第一次出来工作,底薪三千外加提成。她每天要7点起床做早餐、送孩子上学,到江边工作到中午12点;然后回家做家务、略作休息,下午5点继续工作到晚9点;9点下班后她又要到托管班接孩子,回到家再做饭、辅导孩子学习。
这样的日子,黄女士已坚持快半年了。她说自己很累,但思想上已有很大转变。她觉得为了孩子、这样做很值,而且有了收入、自己过得也感觉很充实。
黄女士是个湘妹子,身材保持的好、长得也很漂亮。于是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再找一个?她无奈地告诉我,追求她的人也有,但都是有所图谋;她要找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对孩子好、对她真心。
第四个女人是鳝鱼米线店的老板娘,她有两个特别漂亮的双胞胎女儿,如今正和老公共同打拼。
我能和她聊天,起因就是她的两个女儿。
我吃米线的时候,她的两个女儿特别调皮,都啃着大苹果、趴在饭桌上、扑闪着大眼睛、近在咫尺地看我。我忍不住摸摸她们的头,问她俩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姐俩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两眉间有个轻微朱砂痣的是姐姐、另一个没有的便是妹妹。姐俩一会儿跑过来给我背儿歌、背诗,一会儿又跑过来让我看她们新买的凉鞋,把我幸福得都忘了吃米线。
我向老板娘连连夸奖她的两个女儿漂亮、聪明、可爱,她可真有福气。而老板娘却先是“唉”了一声,然后说:“她俩可是我的小祖宗啊”。
我问老板娘何出此言?老板娘开始跟我讲述她的家境。
原来,老板娘和老公并不是本地人,但她们在这开店已有十多年了,两个女儿也是在这出生、在这长大。奋斗了这么多年,他们至今都没敢买房,因为两个孩子上私立幼儿园学费很贵、公费的又进不去。另外又逢疫情、店小利薄,再加上孩子马上就要上学、花销更大。他们不敢背负房贷,生怕万一有个闪失、他们兜里空空。
正聊着,调皮的妹妹爬到妈妈怀里、嚷着要买新衣服,老板娘嗔怪地训斥到:“你看看妈妈穿的这件衣服,缝缝补补都穿多少年啦?等以后妈有钱了再给你买哈”。妹妹非常乖巧:“妈妈,等我以后长大了,给你买漂亮的裙子”。
可能是和我聊天聊得有点感伤,听了妹妹的话,老板娘紧紧地搂住了孩子,居然流出了眼泪。姐姐见状也乖巧地趴在了妈妈腿上。那一刻我不忍再看,开始低头吃面、一口气吃完。
四个女人、四种状态。一个是未婚少女、率性佛性,一个是初为人母、完美跨界;一个是命运转折、奋力抗争,一个是夫妻同心、辛苦打拼。与她们相遇是我们有缘,对她们我唯有铭记和衷心的祝愿。
【今日花销:早餐吃昨天买的小面包,午餐米线12元、晚餐米线12元,宿费29元,合计53元。总计余额: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