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来电话说弟妹又因为小侄女写作业的事吵吵孩子了,大晚上的让孩子呜呜地哭,孩子急得只打自己,哪有这样教育的。隔着电话,我就听出了母亲的气愤和无奈,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让我和弟妹谈谈。
周日回到家,我有意问起小侄女的学习情况,没想到一提这个,弟妹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一不认真,二是偷懒,三还撒谎,我示意弟妹孩子在跟前别这样说,可弟妹没有停的意思,还要继续说下去,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自己,嘴巴一瘪哭着就跑进自己的房间大声的关上了门,弟妹看到孩子这样再追评两字:逃避!
其实我这小侄女聪明伶俐着呢,背唐诗讲故事绘声绘色,画画更是童真有趣,古琴舞蹈样样出色,在小伙伴中的人缘非常好。这些优点弟妹全然不提,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甚至还要放大数倍让孩子承认她的结论就是绝对正确的。
孩子插着门不出来,我就和弟妹聊起来,弟妹是那种性格有点急躁做事强势的人,虽然她的本意是指出孩子的不足让孩子改正变得更好,但以这样贴标签的方式在众人面前评判,别说小孩子理解不了接受不了,就连大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心里都会不舒服地消化一会儿,更可况说这话的人还是自己最信任、最可亲的妈妈,妈妈这样极端不认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羞辱,孩子的受伤害感就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所有的孩子都是降临到人间的天使,本性天真无邪,如白纸一张,在某些能力上虽然确实存在一些差别和不同,但如果一味揪住孩子的短处无限制的放大,那孩子就会因为这些尖刻的定论而产生自我怀疑变得不自信,甚至自我否定,敏感而自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但遗憾的是有多少家长能及时反思和改进这种所谓的沟通和教育方式?
回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很多负面的标签都是家长给的,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说我不自觉、不懂事、不活泛,可他们从不告诉我怎样就是懂事、怎么就是机灵、怎样就能自觉,一度曾非常自卑到不愿意和人交往,十几年后读了心理学才慢慢解开那一道一道压在自己身上的封印,但这个过程只有我自己知道有多曲折和辛苦。就是现在反思我自己,在对孩子的评价上也特别遗憾地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虽然比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多生活了很多年,但经验和知识毕竟也是有限的,况且家长是人不是神,都有缺点,这种强势地随意给孩子下负面定论的做法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情绪发泄,对一个完全相信自己父母话的孩子来说其负面的影响可能会跟随一生都无法摆脱,所以,作为家长学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并及时改正尤为重要。
前两年某卫视播出一档亲子节目,我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一个孩子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将桌上的好几瓶饮料都装到自己的背包里了,爸爸生气而武断地认为孩子贪小便宜,结果把孩子都训哭了,导致孩子的情绪非常低落,后来和孩子耐心交谈,才发现孩子的初衷是担心别的小朋友没有饮料喝,多拿是给其他小朋友分享的,这位父亲为自己的误判懊悔不已。同样作为家长的我,隔着屏幕都觉的这位父亲把自己的孩子想的太不堪了,这样武断地给孩子贴“贪小便宜的”标签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伤害。值得欣慰的是,这位父亲终于为自己的随意给孩子郑重的道歉了。
现在生活条件都非常好,家长在物质上给予孩子的也都很到位,但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包容、引导等这些精神关爱做的远远不够,一些家长不负责任随意出口伤害孩子的事可以说经常发生,但却指责孩子心里脆弱,这是多么霸道而无知的推卸啊!
前几天,一位家有双胞胎的同事感慨带孩子不易,开玩笑道:现在干啥工作都要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只有家长这个职位不需要考证,要是有人给培训培训也不至于走那么多弯路,孩子也不会因为家长的无知而受委屈。虽是戏谑,但也是代表很多家长的心声。作为家长,谁都想教育好孩子,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自身的水平决定了能力上限,在当前社会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不断的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心理学、文学、艺术、技能、人际交往等全方位上提高,也只有家长的综合能力提升后才可能给孩子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摇篮里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