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爸爸妈妈,你们是否遇到过孩子在特别难过时,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他都是不满意的。
甚至弄得你也很挫败!
01 被剪歪了的指甲,非要我给复原
一天晚上,5岁的大宝提醒我:“妈妈,我的指甲好长了。”
言下之意就是要帮他剪指甲呗。
光线不是很好,剪大脚趾的时候,剪刀不小心偏了一下,就给大脚趾的指甲剪歪了。
我心里想应该没什么,便没有告诉他!
等到我给弟弟剪的时候,突然听见大宝的哭声,“妈妈,我不喜欢这样子,你给我修补好。”
我一看这架势,想必是很在意的了。只能小心劝道:“没关系的,过几天就会长出来啦,到时候妈妈再给你修修,一样好看。”
无论我怎么劝,没有用。
我只有搬出大家长的权利,给他讲道理:“这个没修好,妈妈有责任。但是,仔细想想你是不是也有责任呢?你应该在光线比较好的地方喊妈妈帮忙啊!”(我实在是没办法啦,想让他明白自己也是有原因的)
依旧没有用,哭闹得更狠。
我开始有点没有耐心了。
我说:“那我给你画一个赔你。”说完比划着在他大脚趾的位置画了画。他笑了几声,接着又恢复哭闹的节奏,一直要我给他恢复原样。
直到关灯睡觉,哭声不停,甚至还说不喜欢我们了。
有点严重啊!看来今晚不解决好,大家都是别想睡觉的。
如果用武力镇压,肯定会压下去,但是觉得这样做,孩子伤心中睡着,于心不忍。
到这里,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感觉平时看的育儿书籍此时完全排不上用场啊。
02 用纸和笔,画大脚趾
爸爸打开灯,说:“你自己去拿纸和笔,将大脚趾画出来。”
大宝立马破涕为笑:“真的嘛?”立马蹦跶起来,趴在床上画。
我在旁边说:“妈妈免费当你的模特。”
没一会儿,大宝就画好了,拿给我看。
原谅我很不地道的笑了,但还是说:“画的不错嘛,将妈妈的脚画成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白萝卜,每个脚趾的形状都不一样,还有尖尖的。不过妈妈最喜欢的是,你帮妈妈的腿画的好细啊。”
听到我说把脚画成了白萝卜,大宝和二宝在一旁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一场持续不止的哭闹就这样愉快而简单的解决了,前后不到10分钟。
然后,俩宝贝躺在床上安静的睡着了。
而我,却失眠了。
03 孩子情绪低落时,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
平时也在看书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可是真正遇到问题时,还是惯性的、固有的思维占据主导,书中的观点完全用不到实践中来。
其实,这一次的指甲风波,我如果再耐心一点点,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好,不至于闹到孩子睡觉了还是很难过。
就是让孩子“画出他们的感受。”这是一个既能让家长感觉舒服,又能让孩子满意的方法。
最后,还是爸爸提醒,让孩子拿起笔和纸,真正的去画出来。
这一整个过程,其实,孩子在意的是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在意的是爸爸妈妈没有注意到他的感受,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他正在经历的事情。
处理孩子的感受真的是一门艺术,作为妈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
注:这个解决办法,来自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