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教授,小岛毅先生给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写了一本书,作为女儿初中毕业的礼物,深入浅出讲述了日本的历史。作为一本历史通俗读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百年历史变迁,刻画了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和变故。如果这本书只是止步于此,那么小岛毅先生大概会失望了。书的开端,作者讲述了写作本书的原因,姑且来看看“无论是日本史还是世界史,那些教科书,都因为变成了教科书的关系而让你讨厌历史这门学科,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下定决定写这本书”。基于此,小岛毅先生是怕女儿觉得历史这门学科无趣,所以亲自操刀给女儿写了本历史教科书。那为什么说教科书无趣呢?深究下去,小岛毅先生并不认同教科书上的历史观,由此得给女儿正历史观,本书也是在小岛毅先生的历史观关照下写就的,有温和的批评,也有含蓄的认可,书中的这套体系和代表官方话语的教科书有出入,并未更加有趣。作为一个从官方教材中看历史的小白,受益匪浅。
既然官方大是大非,非黑即白,永远以自己利益为核心看待亦或是改写历史的方式,无趣,更有甚者简单粗暴的给出背景、原因、意义这样大而空的概念,那么小岛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历史观来看待或者是研究历史、历史事件呢?
一,整体史观
日本历史教材和我国历史教材一样,分世界史和本国时,而世界史并不是世界的历史,而是把日本和中国排除的历史。把日本从世界历史中割裂开来,把中国从世界历史中排除,老师偶尔将历史做横向对比,不过中国秦朝开始的时候,世界历史处于什么状态,欧洲美国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都一无所知,甚至邻国日本、韩国那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并未提及。世界史和日本史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现代的日本的疆土、它的核心文化、它的思想史都是在和日本之外的国家的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的日本国境定界于明治时期。”“日本这个名字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由天皇的政府决定的。”将日本独立隔离开来,谈日本的历史,是不可能成立的。就像不谈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而谈这个人的一生一样,如此荒谬。不在世界历史中,去谈论各国的历史,似乎隐藏着以我为中心,将所有的成就挫折失败独揽独抗的自尊与自负。历史并不是讲诉一件一件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让现在的一切得以合理,得以存在,得以成立。历史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古籍,一页页展开,告诉我们为何走到我们能够走到这里,这期间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和他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段经历又是如何成就了如今的自己,这才是历史应该告诉我们的事情。
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架构并不是只有本国。日本在建国的石灰,向中国和朝鲜半岛学习了很多,比如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交流在室町时代等中世纪即使没有派遣使者,但是这种交流依然存在,即使到了闭关锁国的晦气,也并未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由此来看,强行把日本的历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拆开,并不能否定历史上已有的事实。为了本民族的自我认同和凝聚力,将其他国家的历史从日本本国历史中排除或者部分排除,并不能完整展现日本历史本来的面目。
二,多地历史
“近畿地区和关东地区所认为的'日本',与九州岛的人所看见的'日本',应该是不一样的;然而,'日本史'的教科书却是从朝廷、幕府所在地的京都、镰仓、江户,也就是日本的中央政府观点来叙述日本的国家轨迹。”地区历史里面其实暗含的是以官方为中心的历史观念,从京都、镰仓或是江户来叙述本国历史背后,是强大的本朝政府存在合理的观念。从中央或是本朝来看,其他地区自立门户引起的战争被称为叛乱,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正义的战争也说不一定呢。更别说琉球等距离政治中心较远的地区,琉球因为地理位置接近中国,是后期日本和中国交流贸易的“前锋”,从琉球看到的日本史历史又会是另一番风貌吧。既然如今教科书是从京都、镰仓、江户,也就是中央政府的观点来讲述日本国家发展轨迹,那么这些地区一开始就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吗?显示答案是否定的。
三,妄自尊大的态度
以上两点是小岛毅在《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中历史观的核心,而且处处表现出自己对中央政府为了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加强名族凝聚力,国民的爱国情怀,将日本史从世界史中排除的不满。那第二个更大的不满就是日本的学者对待强国文化妄自尊大的态度。日本古代书籍都以汉字写成,体面人家需要熟读四书五经等。日本国民缺羞于承认古代中国是比日本更强大、更有影响力的国家,一味宣称尽管这些古籍是用汉语写成的,但是文法和表达方式确实日本的。日本派遣遣唐使或者遣隋使,是为了向中国皇帝表达衷心,进攻。日本历史学家仅仅依照典籍中的蛛丝马迹,声称当时和中国是平等对立的外交。小岛毅先生在书中多次嘲笑这样的妄自尊大的看法,批评这些浅薄幼稚的忠君行为和爱国主义。这里面也可以看到对二战的反思。
历史是什么?书本古籍记载的一定是真实的吗?会不会是一场罗生门?各自诉说一样的时间,却讲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呢。官方用简洁、非黑即白的方式,写出来的教科书,有几分真实,是个未知数,既然无法穷尽其中史实,那么用小岛毅先生给出的史观和态度研究历史,不是更有趣,收获更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