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发的一个梗
“你看到网约车新政了么”女生的妈妈声音很兴奋。“看到了呀”。“我记得你叫车的时候,都能和司机互相看见对方的电话是不是。以后啊,你出门前都要好好收拾收拾,不要不洗头出门,特别是你要叫车的时候”。“为啥啊”“有户口的,有本地车牌,开的都是2.0L或者1.8T以上排量的车,这条件,平时介绍对象都不好碰,现在滴滴都给你筛好了”。
看完觉得特别好玩儿,就转发到了QQ群,这里不得不提下,群里一共6个女生,其中两个去年结婚,两个今年结婚,两个至今单身,且我们的年龄均在29岁。两个单身的一个大学谈过一场短短几天的恋爱后就一直单身,另一个则算是谈过两场无疾而终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吧。我们在群里经常聊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她们两个还不赶紧谈恋爱,可以不结婚,但是为什么恋爱也不谈。收到的回应也总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合适的啊,没有心仪的啊。没有多排斥恋爱,自然也不排斥单身,也并不像电视中演的身边人不停换来换去,甚至没有任何一个暧昧对象,日子就这样一个人一天一天的过着,一年又一年,从二十三四过到了二十八九。
发这个梗的本意是大家乐一乐,可朋友的一句话却突然让我觉得无论单身多久的人还是有一个自己的爱情观的,也就是择偶标准。
朋友认为真正条件好的是不会去开滴滴的,自然也是她不考虑的,我不是很赞成这种一棒子打死一堆人的观念,当时脑中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的男女主角,初识时,女主角是开发商的千金,可谓正宗白富美,男主角却只是施工现场的一名工人,虽然后来考上了建筑师,试问谁有如此火眼金睛,看得出这么具有爆发力的潜力股。
昨天又回顾了一遍《前度》,里面阿娇主演的周怡,可谓把爱情至上四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至于让人觉得见一个爱一个。周怡的男友小混混到小设计师再到小作者再到最后的玩音乐的出租车司机,完全没有相互比较的标准,唯一算得上标准的标准应该就是周怡的感觉吧。
再回到现实世界中,人们总会有一个自我标准的爱情观,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坦荡的告诉自己,自己想要的合适,想要的心仪,想要的琴瑟和鸣、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以什么为先决条件的呢。真的分得清的话,我想自然而然人们在面对自己桌对面的相亲对象或者面对自己围城中的那个人的时候就会坦然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