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只专属於男人的毛病,而是我们华人社会的共现象。如果是共同的毛病,并不意味男人不用改,而是整个社会从教育到媒体的传播,乃至价值观的传递,都要做出根本的改变——包括女性也是。有人认为,如果一个问题扩大到整个社会从文化到思想都是如此,那这样的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了,可是当一个问题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价值观,这个问题才显得可怕。
有一次我跟历史社团的男网友聊天的时候,男网友知道我是女的,就说「空心二胡不是一般的女生。」我当时心里觉得很纳闷,因为我不知道所谓的「一般女生」到底是什麽?我不会因此很开心或者有其他情绪,而是我无论做什麽事情都相当普通,何来「一般女生」之有?
再来说之前我在画室的例子,大约是在寒假左右,那时我在跟画室的老师讲话。有国小的男生一听到我的声音非常低沈,他们起先是很困惑,可是当他们确定那个低沈的嗓音出自於我的时候,他们便露出似乎看笑话的笑容。而他们在聊天的时候对於我的外型是这样形容的:
「有女生的头却有男生的声音,有男生的体型并穿男生的衣服。」
这段话还没说完就立刻被老师打断了。不过我觉得小朋友会说出这段话并没有什麽恶意,毕竟那个阶段的孩子尚且处在对世界的认知状态,所以会觉得我的存在很奇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是来自青少年或成年人的恶意就不会这麽单纯了。我曾经在餐厅的厕所被一群女生取笑「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麽MAN的女人」,我在等公车的时候也曾经被一个已经是青少年甚至成人的女性故意叫「哥哥」。
在台湾有所谓的「性别教育」课程,每学期都会拨一些零星的时数去教育关於性方面的议题,从国小到高中都会依照年龄不同安排不同的课程,大学也有与性别有关的通识课程。可是尽管台湾在性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却还是有人用性别作为攻击一个人的方式,为什麽?
我们华人很依赖学校教育是否能教导我们什麽,所以有什麽事情自己不知道或是不会,首先谴责的不是自己在课外时间吸收有多少,而是谴责学校教的不够多。於是学校针对社会人士和家长的需求,增设了他们想要的课程,可是即使学校在性教育的部分,已经一再地提出「不要有性别主义」丶「不要有性别刻板印象」,但是还是没有人有性别意识的自觉。
其实一般民众真正有兴趣以及会主动吸收的媒体或环境是什麽?首先是来自日常生活,你几乎走到哪,无时无刻都会看到所谓「典型女性」的看板,或者是将你塑造成「典型女性」的东西;你周遭的哥们都在讨论哪种女孩会让他们多看一眼;你周遭的姐妹掏会讨论怎麽打扮会比较有女人味;你周遭的长辈耳提面命告诉你「男人应该怎麽样」,「女人应该怎麽样」,再加上被男性把持的媒体推波助澜下,更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对社会的影响,例如男神女神文化,例如小模文化以及猛男文化,例如综艺节目消费女体和正妹,以及公评正妹的文化,都加深了一个社会对一个性别的刻板印象。
在这种刻板印象所构筑的社会,女性必须要设法关注自己的外表,使自己变得更有女人味。声音一定要轻嗲温柔,不然就不够可爱。还不可以太强势,只会自拍打扮,懂的东西不要太多,还要会称赞男人,要懂得撒娇或故作柔弱,以及要擅长各种家务以及服侍男人你才会是及格的女人。如果你不符合诸如此类社会的要求,你就会被性别刻板印象给攻击,被说「你不像女人」,被说「怎麽这麽像男人」,被说「不是普通的妹子」......当一个普通女人被如此暴力的否定自己的身份与性别,这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也许会有人觉得,仅仅只是性别刻板印象,那会造成什麽样的影响?事实上当「歧视」行为出现并定型时,他就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身处在社会中无形的阶级。比方说一个黄脸婆和一个宅男女神站在一起时,男人优先选择宅男女神,因为她比较有女人味,因为她比较像女人,於是这种被男人认为像女人的女人在社会上自然就会有比较多的优势,也在这个由性别主义构筑的阶级下有更高的地位。除此之外如男人如果在公共场合流泪,他往後就可能被他的同事所看不起,因为男人哭泣意味着这个男人脆弱而毫无担当,那麽他在这个同样也是由性别主义构筑的社会也不会占有多高的优势。
在性别主义构筑的这种阶级制度下,人们压抑了女性或男性本身就有不同的形象,去掩盖这些原本的面目定义性别应该是如何,而忽略了人的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和谐。而当一个性别被定型与压抑之後,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不同性别不同的刻板印象,甚至包含这个性别在社会上应该是怎麽样的定位,这个性别适合的工作,这个性别的价值都取决於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
也因此为什麽之前有篇关於「直男癌杠上女博士」这篇文章会造成这麽大的回响,就是因为该直男癌认为女性不可以读太高的学历,女性不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必须要在家里相夫教子,才会引起这麽多的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所导致的性别定型,这些没有性别意识的人,忽略人是有思考和感情的生物,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应该是取决於这个人的个性丶兴趣与专长,而非因为这个人的性别是什麽,所以这些人能做什麽,这些人不能做什麽。
那麽这样说起来,性别刻板印象甚至性别本身就应该要去除这样的划分吗?其实也未必是如此,就拿跨性别者来说,因为他们的性别不完全是各种意义层面的男性或女性,所以他们反而需要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去定型他们的性别。可是矛盾的是这社会上的人——不可否认尤其是以生理男性为居多,他们定义生理性别应该要有的形象,可是又不待见任何跨性别者以及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性别。
有很多时候,我觉得男性(尤其是生理男性)这个生物非常顽固,因为他们害怕改变;而他们也没有多少的自觉,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对这世界很宽容。可是这个问题并不像上一篇一样,单单归咎於是某个性别的问题,而是来自整个顽固的大社会,害怕改变的旧思维以及自以为包容的民族性格,性别定型的课题,是全社会所必需要长期正视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