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我们继续聊苏格拉底前的哲学。
“当普遍性的问题被人提出,哲学和科学就开始了。”
书中第二章开头,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是希腊人首当其冲而不是由旁边历史更悠久、文化更灿烂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提出呢?”
这就很有必要了解下希腊的历史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阅下资料。
概括来说就是不断的外族入侵+本族的外扩殖民+贸易发展+政治权利变迁各种因素的影响吧。
让希腊在那个时代充满了理性气氛。哲学、科学、艺术开始蓬勃发展。
接着,作者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类问题是以什么形式被提出的呢?”
广义上说,提出这类问题相当于从一连串混乱复杂的偶发事件中提炼出秩序和规律。
那么,秩序又是怎样产生,为什么产生的呢?
书中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有趣的论断。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无法孤立生存,一定要活在群体中。
集体生活中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共同目标即表示同意。
那如果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该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祖先有的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
杀死对手之后,对方自然就无法坚持不同意见了。
当然,有时候也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讨论。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而古希腊第一个提出哲学问题的是米利都学派。
1、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是希腊第一个提出科学的哲学学派。代表人物有三位。
创始人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一问题。
他认为“万物由水构成”。
阿那克西曼德传说是泰勒斯的学生,据说他还是在希腊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
他认为万物的本源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而是“阿派朗”(无限定,即无固定限界、形式和性质的物质)。“阿派朗”在运动中分裂出冷和热、干和湿等对立面,从而产生万物。
通过归谬法,他得出人类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结论。
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也是该学派最后一位哲学家。
他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火是最精纯或是稀薄化了的空气。
这个说法被后来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所采纳。
值得一提的是,米利都学派与任何的宗教活动都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2、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可是大家的老熟人。老爷子是个数学达人,一生痴迷于数。他认为数才是世界的本源。
还记得初中学习的勾股定理吗?在西方,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
他在西方长期被认为是毕达哥拉斯定理的首先发现者。
在宇宙论方面,他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理论。认为存在着许多但有限个世界,并坚持大地是圆形的。
与米利都学派认为哲学是一种紧张的实践过程不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哲学是一种对世界孤立的探索。
3、艾菲斯学派
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他主张万物的本原是火。
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变化。
他认为,冲突是使世界保持生机的原动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事物的流转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秩序或规律。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就出自赫拉克利特。
4、埃利亚学派
这个学派存在的时间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大致相当,跟我们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也是同时代的人哦。
不光这样,这个学派的理念也与道家有点类似,认为宇宙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神,有强大的神性、灵念性,永恒不变。
创始人是巴门尼德。他提出“不存在的东西是不会被想到的”。
为后世的唯物主义提供了思想源泉。另外,巴门尼德跟上面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极端对立的。
前者主张不变的基本粒子;后者主张绝对的运动。
之后的原子论学派就吸收了两者的思想,这也为后来黑格尔的辩证法带来了启发。
埃利亚学派里有一个叫芝诺的人,拥有非常强悍的诡辩术。那个特别有名的”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的问题就是【芝诺悖论】中的一个。
5、多元论者
代表人物是恩培多克勒。这位大师的性格颇像毕达哥拉斯,走到哪里都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他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当做是神的启示,受他衣钵的人要存纯洁的念头,要严守秘密。
有点神秘主义的感觉。
他认为组成世界的根是“水、气、火、土”四种元素。再加上“爱与冲突”两个动力原则。共六中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了哲学,这位大师研究的领域非常宽广。
他认为月球是反光的,光的传播需要时间(事实确实如此)。
他认为心脏是血管的系统的中心所以也是生命的中枢。这观点传给了亚里士多德,再从他传到了我们今天。
6、原子论学派
留基伯是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哲学家。
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
宇宙间的原子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
作为留基伯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老师的原子学说。
后来又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
7、诡辩学派
这个学派是由公元前 5—前 4 世纪活跃在古希腊以雅典为中心的各城邦的一批职业教师、演说家、作家所组成。后来成为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称。
他们被苏格拉底厌恶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收取学费。
诡辩学派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从这种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
因此提出了那个有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
以上就是【哲学简史】第二章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简短介绍。
任何一个学派的出现都跟它所处的时代、城邦和创立者的性格、经历密不可分。
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展开了(其实是我自己也有点懵)
每个学派都有各自独特的思想和主张。无法用对错去评判。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学派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趣。
承续、反对、批判、对立互相交织。
即便属于同一学派,相互之间出现观点不同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有的人比如恩培多克勒。初期他可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迷弟,后来分开,成为了多元论的代表人物。
像不像我们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
同样的乱世,造就了思想上数不胜数的灿烂文化。
一个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年代~
愧于自己知识的贫乏,除了书里的总结,还查了不少百度。
其中如有疏漏错误,希望大家能够指正,望多包涵。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祝大家周末快乐哦!
我是月月
一个行走的吃货
希望文字能带给你成长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