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最痛苦的是父母说“你看某某,你再看看你”,后面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样的话绑架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把问题乱嫁接的中国家庭,明明是父母的期待,却拿别人家的孩子当矛头,而我却要为他们承担这一切,可怕的是久而久之我们把它当成了理所当然,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又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
我们还都有一种冲动,看到一个人只是向你抱怨时,你有一种冲动就是积极的给他出招,看到一个人说蠢话时,有一种冲动想说说他,当一个人一有问题就叫你帮忙时,你有一种冲动就是我来......
如果对方是后一种人那就珍惜他这样做,因为他没有义务,他在冒险,但其实对于你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他在帮你,虽然通常在那种场景下,对方在做一件坏事。
因为当一个人向你抱怨时,他只是需要你的理解,表示他不孤独,在他没有明确需求和建议时,你给他一线希望,就是在否定他,等于把他给孤立了;一个人在说蠢话时,他的世界就是那样,你好心说他就是在否定他;当一个人做错事时,你不是他保姆。
这就是边界,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接受这一点,因为我们常常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问题,把自己的问题当成别人的问题,于是纠缠在这个复杂的关系里,乃至于坏掉了整个系统。
这个的系统可以是家庭,大到可以是这个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解决的事,有你该承担的责任,有时候虽然你能提供给对方帮助,且能做的对他来说感受很好,可也要明白有时候我也爱莫能助,我们不能因为对他好,就委屈自己,因为那是他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不是你的责任。
我觉得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自由是美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美好的东西,只有出于我们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一种美德”。
同样别人对待你也是如此,我们要清晰的明白,很多事都是有其边界的,我们不能认为对对方好,就替他决定,也不能我有需要,对方就一定得帮我,我们的自由是在边界之内控制你能控制的,做好你自己系统自然就会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