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的概念
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关于“自证预言”举一个例子。
根据威斯康辛麦迪大学的调查研究,我们平时认为压力对身体有害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它才会真正损害你的健康。也就是说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组合。
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慢慢吓死的。在极端的情况下,人若是相信自己正在死去,就真的会死去。过去流传过这样一个杀人案件:
受害人被绑在椅子上,被蒙上了双眼。杀人犯只是用冰凉的刀背划了一下受害人的手腕,而后拧开了旁边的水龙头,让受害者听得到水流嘀嗒的声音——其实是水声,但受害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血滴落的声音……
最后受害者就好像真的“失血”过多而死一样死掉了。可见自证预言的力量其实很强大,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重要因素,对待它可不能马虎。
看了上面的案例你是否会有一些小触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某个说法或者某件事有道理,但真正被触动,是非常难的事。被触动,就意味着一个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
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关键机制是选择性注意
比如当我发出一个预言后,为了维护“我是对的”这份自恋,我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些符合我预言的信息上,而那些不符合我预言的信息,就被我忽略了,这样一来,我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我的预言。
如何觉知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那就需有体验帮你发现。想改变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也一样需要体验。
回想5、6月份自己驾考的经历,从“自证预言”的角度出发思考。
在考科目二之前,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过,一定会过,几乎就没有过多的想过自己会挂,于是科目二我一把过了,而这次科目二考试之前,我其实挂了3次,前面都是感觉自己技术不扎实,忐忐忑忑去考的,也经过好几年了,这次换了教练,自己练习也更加认真了,几乎是抱着必过的心态去考试。
而考科目三之前,我有顾忌,缺乏考科目二必过的心态,给自己留了“后路”,一把过更好,那么最坏的打算是万一挂了,我去广东一段时间后回来再考一次。练习模拟考试结束的时候,考官说我不及格,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第二天正式考试之前,竟然遇到一个在该考场考过三次未过的人,我一直是鼓励式的与他交流,而他却一直说万一考试的时候车多什么,运气不好什么的又挂了,给了我一种不怎么好的感觉。
随机分配上考车的是,前面两个考生还没开出100米就挂了,其中第一个考试的人特别的紧张,她就不想第一个考,结果分配她是第一个,因为心态不佳然后挂了,第二个竟然因为灯光考试挂了,当时我就在想自己应该不会挂在灯光考试上吧,结果我上车因为注意力分散第一把挂在了灯光考试上,当报扣分项目的时候,内心又“咯噔”了一下,我慌乱了,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万一没过咋办?”好吧,我“如愿以偿”的因为慌乱挂了。
现在回想这个经历太“奇妙”了。其实我意识上是树立了自己要过这个目标的,但是潜意识上却是自卑的认为自己可能过不了,那样感觉到的是巨大的压力,而非有正向的结果。
有哪些原则和方法可以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1.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大部分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预言还是改变预言,都需要从体验入手。
2.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3.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希望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我过去在什么时候体验过?然后好好调动回忆,让自己体验当时的感觉。
比如一些优秀的推销员,在开展一天的工作时,会先去找一些优质的客户,或者推销一些容易卖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去制造一些成功的体验,这份体验会帮助他更好地开展一天的工作。
如果没有过去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咋办?
没关系,可以去接近那些有类似体验的人,在他们身上学习。你想要什么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他们的体验会很容易地感染到你。这是扩大自己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
学了这些方法,那么接下来也就是下周我回长沙继续考驾照怎么用呢?
1.与成功拿到驾照的曾经一起学车的学员交流心得,咨询他们的驾考体验经历。
2.模拟考试这次要让自己成功的体验一把过的感觉,让考官觉得我第二天的正式考试没问题,最主要的是我自己潜意识的成功体验过的感觉很重要。
3.保持必过的心态认真练车考试,因为8月份我的驾考时间到期了,这次真没有退路了。
“心想事成”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我想你应该清楚了吧!那就是“自证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