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收到了要讲一本书的通知,就在当天,我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相约星期二》他提到说这本书是一位老师在星期二与他的一位学生,可以说是专门为他这位学生上一堂课。我觉得这其实很像是“最后一课”。但是又和我们中学里学到了那篇最后一课有很多的区别。这本相约星期二中,很多很多故事,其实看似很平常,却让人觉得非常暖心。而中学课本里的那篇却是真正的最后一课。我相信这本书中的那个老师叫莫里,还有他的那位学生都非常享受,非常珍惜这星期二的一节课。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极简短却极有画面感,引发了我的很多想象。或许就是在那么一个午后,家里学生与老师对坐谈谈理想,谈谈未来。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这样的课堂,或许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向往的相信每一个人都很向往一个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评判标准的课堂。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的课堂。这句话中提到了死亡,然而,书中的那位老师莫里,却对死亡看的是那么的平淡,甚至会死亡去开玩笑,着实让人敬佩。
渐渐的,我开始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的健康。如果真的有一天,当你被告知你的生命的终点已经在不远处了,你会做什么?或许很多人会感到悲观,会痛哭流涕,会把这个悲观的消息告诉家人,并与他们抱头痛哭。课文中的教授却认为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把每一天过的和平常一样。生与死一直都是整个人类很沉重的话题,而莫里教授却把死看得正常不过。
其实,与其说是生与死的问题,不如说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死的那个节点,可能真的是固定的。那么,在这个节点之前,把我们的生命过得更加自在,每一分钟都做的是你心中满意的样子,这样就没有后悔,既然没有后悔了,对你来说,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逐所谓梦想的时候,时间以及美好早已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为一时的成就沾沾自喜,殊不知错过了最珍贵的东西。我想莫里教授也曾经为自己年轻时的恣意追梦而后悔,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
人生无常,岁月沧桑,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
现代社会,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不留遗憾。就算病痛折磨,就算死亡将近,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畏畏缩缩地度过余生。
第一次读是老妈的推荐,相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或许还无法达到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身上学到了不少:人的一生从不缺少可以称之为完美的一天,用心体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