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儿子背古诗
儿子天生一副数学脑瓜,数学题对他是小菜一碟,可语文就不行了,每次考试语数外三科就语文成绩最差,有时竟连班级的平均成绩也过不了,这让我这当语文老师的妈,脸上怎能挂的住?
不行,我得寻找突破口,得让儿子爱上语文,我看儿子每次回家总是先做数学作业,做数学时很专注,而一到做语文作业就有点儿心不在焉,常常是一边读课文,手里一边摸索着玩具,要不就是边做语文练习册边看电视。
这下我明白了。儿子为啥每次背书,读的遍数挺多,时间耗费的也不少,可总是背不会的缘故了,不专心使然,再看他写的字,残疾的多,健全的少,不是这个缺胳膊就是那个掉大腿,每次辅导他写语文作业,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过,指责过,下过狠话,关过电视,拽过网线,任我千千计,他还老注意,心不在焉。该犯的错照犯,该错的字还错,就是对语文感不起兴趣来。
不行,我不能让儿子这“孙猴子“逃出我的掌心来,我得培养出他的兴趣来对付他的不专心。
寻找病源
我问他做数学时为什么不开电视?他说会打扰思路,那语文为什么可以呢?她说语文不用思考啊,要么是抄写,要么是背诵,思考个啥?哦,原来这样啊!病根找到了。
分析病因
原来儿子一不小心跌入假努力假勤奋的池沼里了,他只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读,看似努力,实则无效,就像我们串珍珠项链一样,一颗珍珠从这边穿上从那边划落,任你穿千次万次珍珠也留不到线上。怎样才能不让珍珠滑落。那就得给穿珍珠的线打上一个结,那学习也一样了,我得想法给儿子的记忆打个结。
对症下药
想到这儿,我决定晚上陪儿子一起做语文作业,正好他的语文作业是背古诗,正合我意,可以借此来锻炼一下他的思维,考察一下他的记忆力。
儿子今天晚上的语文作业是背王昌龄的《出塞》,我先让儿子读了一遍诗,问儿子记住了什么,儿子一脸茫然,什么也没记住,我让他再读一遍并要求必须给我记住点什么,哪怕是一个字。读后,我让他合上书,给我说记住的内容,他说记住了“明月“和“飞将“。然后我给儿子一张白纸,让他写或画记住的内容,儿子画了个明月,写了个飞将。
接着,我给儿子讲了一下诗的含义,让儿子思考,可以从“飞将“这个词去思考,就是把飞将当成钩子去钩出诗中其他的内容,儿子忽闪着大眼睛在努力思考。此时我在想不管儿子能想到多少内容,这都是在给自己的记忆打结。
点亮思维
过了一会我问儿子那个飞将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怕儿子说不出来,我补充说一个画面就行。谁知儿子一听画面来劲了,滔滔不绝,说他脑海中出现的是他游戏里面的一个英雄人物,提着大刀,威风凛凛,敌人见了胆战心惊……
我接着问那这个人物会是谁呢?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吧。李广,儿子脱口而出,看来我给他讲解时他听了,李广的本领如何?他说非常强,那我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什么绰号呢?我故意抓耳挠腮,此刻我看他眼珠子不动是在努力思考,又忽然眼珠一动说就叫 “龙城飞将”,儿子此刻有点激动,有种豁然开朗的快感在他心头流动。
我们就把这首诗的关键词当成“龙城飞将“,让龙城飞将为钩子,钩出诗中的其他内容。然后形成具体的画面,你编个故事给妈妈听可以吗?现在你有看一遍诗的权利呦!
可以在纸上画,也可写下你感觉记不住的词。
这里是为了训练孩子的思维,可以暂时不管内容的逻辑性。
看着儿子专注的样子,我心里在偷偷的乐,一会儿子的杰作出炉了,我看着他画的,这不就是《出塞》这首诗的思维导图的雏形吗?然后他给我讲他编的故事。
故事是从征夫儿子的角度讲的,父亲在外打仗,儿子思念父亲,希望有个李广这样的英雄,来镇守边关……
我一边表扬儿子的想象力丰富,一边来让儿子试背,这次可以看自己画的图,不会的地方可以再读一遍,再补充自己的图,最后我验收。
读了四遍儿子竟背会了,看下时间不足五分钟,我能从儿子的脸上看到他那种充实自豪的快乐,最后我和儿子齐背了一遍,来感受一下诗的韵律节奏之美。
学习结束了,可我并不想就此画上句号。我还想让儿子熟练的运用此方法。得让他爱上语文这门课。
培养习惯
第二天早上,我提出送儿子去上学,在路上我无意(其实是有意的)给儿子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小故事,说我考本科的时候呀,背古诗词一题就是不会,结果偷偷瞟了一眼他爸的卷子才会了,直到现在那两句诗都没有忘。
他来兴趣了,非问是哪两句诗,我说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我给他说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他竟想了解全诗,于是他问我答,想不到他竟用了我昨天讲的钩子法,用“家万里“钩出了全诗的内容,就这样他不停的发问,我不停的回答。不知不觉诗的内容印在了儿子的心中,也不知不觉到了学校门口。更出乎我意料的是,晚上回家儿子竟主动的要求要巩固今天所背诗的内容,儿子对这方法有点兴趣了,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我隔三差五的送孩子,路上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谈论古诗,后来儿子竟有点上瘾了,我也乐意每天陪儿子上学。每日一诗就这样继续了一段,我们又改背《笠翁对韵》。儿子兴趣盎然,我也乐此不疲,心里很高兴,我把这一条上学路称为我们的诗路。
天长日久,儿子的积累越来越多,思维也越来越灵活。当然语文也不再是他的弱科了。
现在想来还真回忆陪儿子上学的时光,我们根据不同的时令背不同的诗,看到今天下雪,我还能回忆起当时我们背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情景,相信儿子也能回忆起来。
儿子现在已经掌握到诀窍,拿到一首诗后就知道先找一个关键词,然后让这个关键词当钩子钩出诗中的其它内容,然后把诗变成故事,讲给自己或别人听,再读两遍感受诗的韵律。他还把此方法分享给他的同学们供大家享用。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儿子的记忆力并不差,之所以他以前读那么多遍,记不住,是因为他没有思考,没有让它形成画面,思考,回忆当然有点费神,费力,于是大多数人宁肯轻松的再读一遍,做点无用功,也不愿合上书本去思考回忆,识记和回忆之间不平衡,就是记忆变得十分的模糊,所有背的自然慢了,现在用我们摸索出来的方法。让孩子把诗歌变成画面,变成故事,讲出来,变输入为输出,加强记忆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法。
现在,儿子背古诗成了他的强项,对语文也颇感兴趣,有时老师布置背诵的作业,我看他挺兴奋的,听书讲书也会用到思维导图了。看来每个孩子的思维,得需要我们去点亮啊。
作者简介:
王爱红,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不做作,不违心,只愿用笨拙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给以后的生活以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