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2月底注册微信订阅号,开始正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内容,着这个过程中,受工科生的思维影响,做了很多写作之前的准备学习工作,主要是写作工具的筛选和学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也是刚入门,尚在不断优化,自己看订阅号文章,其实最近一篇才刚刚做到排版让自己满意。
前两天在公共号写作交流群里给一位朋友提了几个写作辅助工具的建议,另外一位朋友建议我“何不整理一篇文章发布出来?”本来觉得自己才刚入门,具体的东西网上也都很详细,自己都在慢慢摸索,哪好意思写文章说明,但是转念一想,我开始写作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那不妨在刚入门的时候写一篇文章记录,未来更成熟了就写更成熟的东西。
以上是废话,记录给自己看的,下面是正文。
0. 序言
前面一个多月时间,写东西是在Windows系统,主要使用了几个工具:Chrome、印象笔记、简书、Markdown标记语言、维基百科、知乎。
3月底开始改在MAC的OS写东西,主要用到的工具:Mou、Chrome、印象笔记、简书、Markdown标记语言、维基百科、知乎。
下面不以工具分类,而是以用处分类,来将我在用的几个工具以及我关注过的同类产品做一下介绍。
1. 信息收集
对于写作者来说,信息收集是一切的起点。我是自己开始写东西之后才思考“那些好的作家、以文字为生的人是怎么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拥有源源不断的素材的?”答案很简单啊:“积累!”
关于作家的积累,李笑来先生在书里举过一个例子,是李敖的:
参见凤凰卫视2011年09月10日“文化大观园·哈啰李敖”节目。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这就是我看书的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我的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成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
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再细分,“神父同性恋”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我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这个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这本书看过以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力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有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你看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把精华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关于作家的积累方式,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找到了佐证,讲的更加详细:
里面分别介绍了过去的智者们是怎么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的。
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不需要自己辛苦地做纸质笔记管理系统,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检索”,李笑来先生也提过他最终放弃Kindle的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检索系统。检索的方便程度直接决定了写作者的生产效率。打个比喻就是你通过收集积累,有了庞大完善的数据库,这个时候如何快速准确地在数据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就成为最影响效率的事情。古人们要考记忆来提高检索效率,而我们只需要在建立数据库之初选择优秀的软件即可。
现在有了功能强大的电子笔记系统,我自己接触了解过的有三个:
Evernote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
我最后选择了使用Evernote,主要原因是Evernote使用者最多,所以最初选择先接触它,结果发现所有需求都可以满足,就选定了用它。
其实Evernote跟另外两款笔记功能基本相同,有道云和为知都是国内的团队制作的,都是很优秀的作品,目前相对Evernote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们都支持Markdown语言,而且团队协作功能似乎更强大。但是我的草稿写作不是在笔记系统里面的,同时笔记系统目前仅为我个人服务,所以些优势对我不是很重要。而且其实Evernote对Markdown语言的支持问题可以通过马克飞象来解决。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Evernote
Evernote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嵌入我们阅读的各个环节。
我现在使用的浏览器主要是Chrome,Evernote有Chrome专用插件,支持随时剪切整个页面或者部分页面内容到笔记中。
另外手机端,对于IOS系统,安装Evernote之后,可以在看到网页、微信文章、微博等内容,想要记录存储时直接选择分享给Evernote就存入自己的笔记系统了,我没有用过安卓版,但是看介绍操作方式是类似的。
我目前我用到的Evernote使用核心技巧是笔记本和标签,就是传统笔记系统中的“分类”。有用户抱怨Evernote只有两级分类,即“笔记本”和“笔记”,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就是让我们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到吹毛求疵的文档分类整理工作中,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检索”了。而传统分类中的子类别其实可以通过“标签”实现,一篇文章或笔记可以标注多个“标签”。
更多的技巧我还在学习中,在Evernote的网站中收集了很多使用技巧:
信息收集渠道
我目前主要的信息收集渠道有几个:纸质和电子书籍、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维基百科。
刚才提了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在检索方面的优点,我前几年阅读的“严肃书籍”基本都是纸质书,但是从今年起慢慢纸质书和Kindle电子版各占一半了,特别是非虚构类书籍,尽可能收集电子版,因为里面的内容可能在写作中用得上,在阅读时摘录存储也比较方便,电子书管理系统目前最优的选择是Calibre,但是我对Calibre 的使用连入门都算不上,还在慢慢学习,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的信息收集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可信度”,这三个渠道的信息本身是有审核机制保障的,而且微信公众号的选择也是自己筛选过的,但是像知乎里面难免有一些外行充内行和喜欢“抖机灵”的人,这就需要自己有一个信息核实的渠道,那就是维基百科,这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墙”。
关于这个问题,李笑来先生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过一个提问:
我个人的体会,正确的输入是正确输出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收集“正确”的信息,所以一定不能用百度,一定要用Google,一定不能用百度百科,一定要用Wikipedia。
关于这个方面,霍炬有一篇文章讲的很清楚:
找上面这篇文章的链接费了些功夫,因为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刻是霍炬写的,也记得是从微信上看到的,就跑到霍炬的微信公众号“歪理邪说”里面找历史消息,发现找不到。幸好我的Evernote里面有保存,搜到之后一看内容,发现是霍炬分享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公众号里面的文章。这也验证了记忆力有多么不靠谱。
电子书获取渠道
李笑来先生在新书里面有一节是讲正确高效使用Google,其实真正会用Google之后能很容易从网上获取很多免费资源,例如版权公开的书籍,如《把时间当做朋友》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花费的是“学习时间”,节省的是“钱”和“被骗的风险”。
其实网络上合法(版权过期或开放)的免费电子书资源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得多,亚马逊也已经在国内开通了相当便宜的电子书包月服务。
分享两篇涉及电子书获取渠道的文章,请选择性参考:
2.写作工具
我现在的写作工具选择是基于Markdown标记语言的,其实开始使用Markdown之后在哪里写东西都差不多,Windows上的word、记事本或者MAC上的Pages都可以,但是我目前用的两个主要工具是MAC上的Mou和在线平台简书,优点是可以同时看到效果预览。
Mou是MAC上评价最好的免费Markdown编辑器,界面简洁清晰,功能足够给普通写作者使用了,而简书对Markdown的支持和效果渲染很棒,是Windows系统下的不二选择,类似的平台还有十五言和知乎专栏。
目前Markdown标记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广了,简单地说,这种标记语言的好处就是作者不需要花精力在排版上,只要使用标记语言就能形成固定版式的内容,而且学习简单,练习半小时就可以熟练使用了,针对写作者的简单学习链接如下:
微信公众平台的写作目前不支持Markdown自动识别,不过可以通过给Chrome安装“Markdown Here”插件实现格式转换。
其实Windows和MAC上都有功能强大的收费写作工具,例如广受好评的Ulysses,但是价格毕竟比较贵,而且很多功能初级写作者是用不到的。我选取工具的前提是:有满足使用需求的免费软件优先选用,没有的话再去购买收费软件。
至于对待软件破解版和盗版电子书的态度,就像李笑来先生举的那个例子,他去一个软件公司演讲,结果发现那个公司所有员工都在使用盗版软件,很讽刺不是吗?靠制作出售软件为生的人,居然不愿意为别人制作的软件付钱?
特别说一下文章中的图片插入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是大家普遍觉得比较麻烦的,目前我喜欢的两个解决方案如下:
简书,简书已支持直接拖放图片到文章中,系统会自动上传图片至简书数据库并生成链接,连Markdown图片插入代码都不用自己输入。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简单,缺点是图片是保存在简书数据库中的,不能完全排除图片数据丢失的风险。
-
在线图床,可以注册一个在线图床,将每篇文章中需要添加的图片上传至图床,自动生成图片链接,然后在文章中需要的位置直接输入Markdown图片插入代码。目前大家用的比较多的似乎是Dropbox。
我现在在用的是下面这个图床:
同时搭配注册了一个七牛云存储的账号,图片上传后都存在七牛云存储的数据库中。
这个图床的好处是上传图片后可以自动生成Markdown代码,直接copy到文章里面即可。同时它有Chrome的插件,进一步简化了图片上传及生成代码的流程。
3. 版权问题
前文引用的霍炬的文章里面也有专门提到版权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中所用照片和图片的版权,既然在写发布在公众平台上的文章,那版权问题就不可回避,关于免费的图片素材,分享一篇文章:
另外,关于文章本身的版权问题,霍炬曾经专门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4. 结语
以上是个人对过去一个多月中写作的学习总结,最后再引用“简书首页”投稿文章的格式规范,我觉得这个规范其实可以延伸使用到各个平台的文章发布:
- 请不要加广告性质的链接。
请只添加参考性质的链接,比如引用文字的原文链接,但请不要添加推广链接。推广或广告性质的链接,可以放在个人简介里。
- 段落之间空一行。
互联网时代,段落之间的空行取代了传统文本中的段首空格。为了让人读起来轻松些,在段落之间空一行吧,相比之下,段首空两格的做法在网上已经毫无必要。
- 如果可能的话,配张图。
简书改版后的文章列表页面会显示文章中的缩略图,为了保证网站整体的美观,我们建议您为自己的文章配张图。
- 文章插图请不要带平台网址或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