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表达感激也有暴力,应该没人会赞同。那么表达感激是否可能夹杂评判,是否可能夹杂施加影响的意图,对于别人的感激我们又该如何回应?作者在这最后一章中讨论了这些问题。
非暴力沟通是爱的语言,在前面各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非暴力沟通不将自己作为核心,不把自己放在评判者的位置上,不以改变对方为目的。因此当我们到达这一章时,会比较容易理解作者所说的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的那种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而那种依据所谓的“现代心理学”成果,利用赞扬对员工或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很快就会被对方识破而产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沟通怎样表达感激,或者说我们怎样用爱的语言来表达感激呢?
-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这里夹带一点我的私货:我是一个天生比较木讷的人(这是一个评判),四五岁的时候,见到一大堆亲戚,父母总是焦急地催促:“叫人呀!叫人呀!这小孩!怎么老是不叫人呢!”而我的大脑里飞速地运转:这是谁?上次见过吗?他叫什么?我该叫他什么?叫人?是让我叫“人”吗?不可能。那么应该叫什么呢?叔叔?舅舅?大伯?表叔?大姨妈?阿姨?姨父?二表舅?小孃孃?三继爹?看着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孩,好像应该叫叔叔?据说有个辈分的说法,也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时间一秒一秒地飞逝,叫人环节很快就在我的困惑中过去了。自此,我对贬低"术"的说法充满疑惑,只崇尚"道"而贬低"术"是否让天资不那么聪颖的一干人等不知所措?无论如何,我感谢作者提供了一步一步迈向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步骤,我很高兴不用在黑暗中独自摸索。
在别人向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又应该怎样回应呢?自我膨胀和假谦虚都是常见的反应,也都是不恰当的。“如果我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我就能够同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这确实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想法,假如我的能力来源于一个伟大的存在,那么我有什么资格自我膨胀呢?假如我的能力来源于一个伟大的存在,那么我有什么理由贬低自己呢?
感恩,在很多文化中是一种美德,是通向幸福的大门。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则是作者给予我们的礼物。这一礼物不是让我们占有,而是要求我们传递,传递给那些为他人付出很多却未曾得到感激而一旦出错却备受指责的人们,传递给对我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们。
这一期的《非暴力沟通》学习,从2018年1月6日起,2周后即将结束,历时26周。半年的时间读一本书,开始时觉得很漫长,结束时却又觉得太快。感谢群主给我这个机会,完成自我的挑战(原先我读书不喜欢有压力,不喜欢输出)。感谢群友不离不弃,在漫漫征途中耐心陪伴。感谢一起领读的神队友,让我看到更为走心的各种风格。感谢对书中观点的质疑,逼我们反复咀嚼原文。感谢各种诠释,引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作者的深意。感谢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贡献出来讨论的群友,让我们在短短的半年里集中体验了非暴力沟通在各种情形下的运用。
周易以“未济”终,《非暴力沟通》的导读,以我从第一章领读起,又以我领读第十三章终,预示着我们对《非暴力沟通》的学习到这一阶段,既是终了又是新的起点。在生活中练习《非暴力沟通》,在各种境况下磨炼,是学习《非暴力沟通》新的起步。
祝大家感受爱、拥抱爱、传递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