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过《卢旺达饭店》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可我迟迟没有去看。它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关键在于,它是根据事实改编的。承受不了悲剧的人往往有其脆弱的一面。
终于在一个晚上把它看完,于是难以成眠。
百万灵魂,人类之殇。
生在中国,一个相对安全的国度,大屠杀这种事似乎离我非常的遥远。怎么会有人就那样疯狂的屠杀和自己一个国度的人呢?甚至于这些人是自己的邻居,朋友。
因为不同的种族,历史上长期的对立,图西族和胡图族一直彼此仇视,时不时发生相互驱逐与屠杀事件。大屠杀的导火索在于一架搭载着卢旺达和布隆迪总统的飞机被击落。种族主义极端分子伺机而动。他们控制了媒体,联合起潜在的胡图族民兵组织,激发出他们的仇恨,在大街上游行,发布屠杀图西族人的暗号。于是在枪,甚至棍棒下的威胁下,一时间草木皆兵,一时间全国上下失去对彼此的信任,一时间人民流离失所,一时间曾经的家园成了人间地狱。
男主保罗在灾难发生时还心存侥幸,只求自保,但后来因为家人的原因加入到保护难民的行列中来,成为人们的希望。
行走在路上,开车在街道,满眼都是死尸,都是相互屠杀留下的痕迹。依稀还有妇女和孩子的哭喊声。流离失所的人到处都有,无助又无力的人们奔向卢旺达饭店,那是他们的生和希望。
可卢旺达饭店接待的普遍是上层社会人士,将军,权贵,他国精英。平民的身份如何掩饰?保罗选择负责,选择用自己的能力尽力保护更多人。伪造住客记录,游说更多的人。
人们在角落念着上帝的护佑,而上帝却已遗忘他们的存在。幸运的是还有人选择张开怀抱,以自己的能力去保护更多的人。
这部电影中除了男主保罗,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联合国指挥官。他尽力却又无力,联合国官员的身份让他只能适可而止,而作为灾难的亲历者他却想帮助更多人。“只要联合国再派3000人,这场人间惨剧完全可以避免。”他是见证者,也是无力者。他的请求得不到批准,他的奔跑呐喊唤不醒装睡的人们,他尽自己的努力拯救更多的人,一个人获救,于他都是幸运。可国际社会是观望的,是置之度外的,犹如千里之外的我们完全想象不到那样的一个地方,在世界已经被称为文明时代的时候,仍然上演着历史教科书中的人间惨剧-大屠杀,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噩梦。
人类是高等生物,也是唯一有能力组织起对同类残酷大屠杀的种族。卢旺达大屠杀不仅仅逝去百万生命,还带来这个时代文明的思考。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上帝,什么是帮助。
上帝创造了谁,上帝拯救了谁,上帝又遗忘了谁。
在看不见上帝的地方,只有人类是自己的救赎者。
卢旺达大屠杀,是众多大屠杀中的一例。自二战后的人类大屠杀又发生过许多,马来西亚排华,印尼屠华,前南斯拉夫国家的内斗而造成的大屠杀,等等。这些大屠杀都是同类所为,不论何种原因。文明之光照耀的地方,依旧有暗无天日的时刻,寒冷如冬。
但最黑暗的地方也会有迎接阳光的一刻,不论这束阳光有多么微小。
《卢旺达饭店》中,这束阳光是男主保罗,是卢旺达饭店,是红十字人员,是联合国官员,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他们尽自己所能拯救更多的生命,甚至于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以行动作示,上帝遗忘了你们,我们会张开怀抱迎接你们。
时至今日,这个世界依旧是不太平的,人间惨剧仍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落上演。战争有,冲突交火有,绑架强奸威胁有。只要这个世界有矛盾,有偏见,有歧视,美好就始终是一个遥远的词语。
在二战以后,为避免再发生大规模的人类战争冲突,减少因战争冲突而产生的巨大伤亡人数,联合国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73年,联合国无数的人们怀着正义,公平,和平的信念奔赴不同的地方,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爱。他们勇敢且坚定,为了维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而不辞辛劳,不怕险阻,甚至于牺牲自己在他国土地上。他们是希望的的传递者,是和平的使者。他们也以自己的行动向更多人表明,上帝会遗忘你们,而我们会拥抱你们。
如今作为一名学生,虽人小而力不足,但如若是,如若能够,成为联合国一员,以自己的能力,为减少人间悲剧而做出贡献,促进这个世界的和平,更和平,则幸甚至哉。
《卢旺达饭店》不仅是一部影片,也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着一个非洲国家曾经发生过的人间灾难。一个国家生动的历史博物馆,不可忘记的伤痛。
但愿卢旺达大屠杀的惨剧就永远成为历史,活着的人们铭记历史也拥抱未来,放下仇恨的种子,迎接和平,在太阳底下自在而快乐的起舞,甩却一身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