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我用两个小时读完这本书。本书主要围绕:活在当下,接纳自己,爱,给予。我发现我最近接触的人与书,也都是围绕这几个词。是我吸引了它们,还是我被它们吸引?
以下分享我印象较深刻的观点:
1.价格是由别人掌控,价值却存在每个人心中
“年轻时,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想用名牌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常买超出价值的东西;等达到人生某个阶段,我才明白自己的风格与需要,只要穿戴、使用起来舒适,能呈现自己的特质即可。真正的价值是买到便宜又好用的东西。”
2.成就是内心的充盈。
身体健康是成就,煮一道美味佳肴是成就,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融洽是成就,伴侣对你满意是成就,与孩子无话不谈是成就。
3.自我价值,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你对自己的评价(价值观)。
购买名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他的价值却是来自身上的名牌与别人钦羡的眼神,而不是自己。
人们喜欢被人服务,为自己服务的人越多,自我价值就越高,但反过来,自己好好的一个人,却要依赖这么多人,价值反而降低。
4.富有是只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知足。
人要懂得知足感恩,当欣然感激渐渐增加时,我们的内在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满足感,这就是幸福,幸福的人最富足。
5.我们做所有的事的最终目的都是快乐,而当下的你,就已经可以快乐。
你现在就可以快乐起来,如果你喜欢唱歌、喝下午茶,不必等到当歌星、去巴黎。为什么要绕远路?
6.我们总是想着做“别人”,而不想做“自己”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去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殊不知我们就在跟自己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7.所有吸引人的东西,一定先存在于人的心灵。经过心灵反射,人才会喜欢上这些东西。要让别人真正的喜欢你,就要先培养喜欢自己的特质。
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身体、长相、外貌、身材或各种条件;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表现不够好,所以一直要去得到周遭每个人的认同,好让别人更喜欢自己,最后别成为取悦别人而活。
爱自己其实就是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8.把为“别人”转成“为自己”
“如果他口气好一点,说不定我还会帮他。”
“我不想理他,因为他态度不好。”
你为某个人付出,但当你没得到肯定,就感到挫折;如果他不感激你,你就感到失望。你在意的是不是自己?
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为自己而做/如果不是心甘情愿,那就别做,因为你是“为自己”做的。
如果没有付出的对象,那你存在有什么意义?没有分享与爱的对象,你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人需要你,那这世上有你没你,又有什么不同?感激那些需要你的人,他们让你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点跟忆如尘老师的《打造个人品牌》的某些观点一样,同时我也找到了感恩的原由)
9.让你富有的,不是你所拥有的,而是你所给予的。
“拥有”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之一,但是极少有人反思,自己拥有的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要经常问自己:“为了让周遭的人过得更好,我要怎么做?”永远把人放在第一位。
10.人与人交往只有两个基本问题:我能给别人做什么?我能给自己什么?
11.你们有没有给子孙留下值得他们珍爱、回忆的东西?
12.莫忘初衷
老子说:“将结束时的心态调整到与开始时一样,那就不会经历失败。”
开始就是结束。
13.把人生看成一连串的选择,用它来开始我们的每一天。
有所抉择时,问自己:
1.我做这个选择结果会如何?
2.我做的这个选择会给我和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吗?如果答案肯定,那就去做。就是这么简单。
14.不要问“这是什么世界”你看见的世界是你选择的看法。
世界的现况,是我们个人内心现况的投射,我们内心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看你;你如何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如何对待你。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这是作者的世界观)
我突然感悟:宇宙就存在我心中。
15.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其实一开始我翻看这本书,这本书有让我失望,因为它说的都是浅显、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当我耐下心继续看,还是被刷新观念。这本书也触发我很多思考:
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追求内心的愉悦。
我能给我周边的人,陌生人带来什么?
我很感谢家人、朋友、同事,因为他们我才能去实现我的价值。当我实现价值我又会感到内心的愉悦。那我的价值又是什么?是不断去回馈的爱,给他们我的爱。(目前思考到这,相信还会更新)
我自己的世界观是什么?这又跟松浦弥太郎书《不一样的金钱观》里提到的创造自己株式会社的经营理念很相似。
同时看这本书我也发现自己的一个木马,即我做了某事而不得到相应的感激。就会选择去不帮助甚至是漠视我帮助的这个人。要做就要怀着“为自己”的心态去做,我认为我确实帮助到他了我就会很快乐。
看的书多了,很多观点都是想通的,书就看的快了。看书其实也是一个复习与补充、更新的闭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