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拾起文笔
——我为什么要学21天学写作(学号390)
我为什么要参加“零基础21天写作训练营”呢?
原因是一波三折:
一是我依然对写作有热情。
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语文,我的语文老师对我写的作文青睐有加,时常表扬我。当时的我特别自卑和胆小,正因为她的鼓励,让我慢慢对自己有信心,越是鼓励越是有劲,而我也因此在同学们面前特别了起来,进而同学们回想起某人的优点来,就会想起会写这一标签。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我的语文老师,只是后来的我骄傲了,自命清高起来,懒散了很多。
二是我希望挖掘潜能为技能。
进入大学后我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及时从“作文体”跳出来,让自命清高的我很挫败,后来就没有再写了。进入社会后,偶尔会写点散文体,但是很少去发布。值到我阅读了《优势》方面的书籍,发现原来人有某种天赋不等于拥有某种技能,有天赋证明可以通过练习成为一种潜能,其形成是需要不断挖掘,而挖掘,要不断的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深化直到成为核心技能。所以我想我既然觉得自己有写作方面的天赋,有一些灵敏度,那么就要挖掘出来,让其成为我的核心技能,进而突出竞争力。
三是我希望练出水平赢得尊重。
进入社会后,参加工作后社交圈越来越窄,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本地的社群组织。在一群会写故事、会写诗歌的人面前我自觉惭愧。交友并不是简单的认识别人,而是讲究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你要先有亮点,有优势,有闪光点,才能吸引到他人,让我觉得要找回从前那个爱写作的自己,写作会让人更加自信,更加的谈吐自如。因为写作不仅可以训练人的观察力,还可以训练人的逻辑思考力,从而提升说话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
四是我想活成理想中的样子。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那时我也很崇拜作家,认为作家是一种很被人尊敬的职业,也认为作家是一份很自由的工作,有灵感的时候就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可以四处旅行。十三年前我高中时候,那时可以杂志上偶尔发表一篇,对作家还是崇拜,只是理想有改变,还是想过当写手当编辑,甚至想出几本自己的书,总是幻想写下签名时周围有迷弟的场景……现在的我没有变成作家,只是成为了一个写文稿的行政人员。偶尔还是会想有一天发表文章在省刊会有多么高兴,可惜……只是想想。我总是沉不下心投入时间练习写作,有空的时候忙工作,回家的时候忙着放松。4年前我认识弘丹的时候,她的公众号还叫笔耕不辍,我曾用小打卡程序坚持过一段时间就没有坚持了,这四年期间她先后带领了很多人在简书上学写作,书已经出版2本了。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行动了才能有收获,所以我决定今年认真练习写作(不仅是广义上的职业体裁还有自己的兴趣写作),从学写作到学演讲,写作就从21天开始练起,不轻言放弃,逐渐找回写作的信心。
朋友们,听完我的故事,有没有让你燃起追求梦想的决心呢?让我们一起追寻自己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