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1
就在前几天,成都城南华府小区,一名8岁的女孩从自家21楼跳下身亡。
是什么样的缘由,会让一个女童放弃自己的生命?
据网上爆料和小区居民说法,小女孩之所以跳楼,是因为家人不让看电视,她就觉得不爽,然后就没然后了……
听到这个说法,第一反应是心痛,然后是后怕。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遇到一丁点小事就想不开,以跳楼来结束自己生命。不仅自私自利,而且让父母背负丧子之痛,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
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跟整个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关系。
2
悲哀的是,这样的杯具不是第一个。
今年4月13日,重庆市大足区一名10岁的男孩从20楼家中跳下去,当场死亡。
警方调查得知,小男孩是因为父母不准他看电视,不服教育所以一气之下,从家里的卧室窗口跳了下去。
无独有偶,下面发生的几乎一模一样。
今年1月4日中午,广州某小区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从自家的阳台上跳了下去,当场死亡。
据了解,男孩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事发当天,男孩因为发烧请假在家没去上学,便向母亲要求玩电脑,但遭到母亲的拒绝,于是便从楼上跳了下去。
这样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警示我们,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2017年 5 月,北京重点中学初二学生从家里纵身一跃。他妈妈情绪不稳定,隔了一天之后也跳楼身亡。
据遗言公布: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这一生从没有给你们争过光,有时还老招你们生气,希望你们不要记恨我,我只想说能做你们的儿子我很幸福!我要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一路陪伴。我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一切都因为我。”
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父亲把他的手机没收。第二天,孩子向父亲索要手机未果,选择了以死告别。
也是在5月,南充市第一中学华凤校区一学生坠楼身亡,导火索同样是因为孩子玩手机,与家人发生矛盾,情绪失控。
真的不想在列举过多,这样的杯具不是个别,具有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中原因有不同,也有惊人的相似:孩子对自我的评价极低,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
他的价值感来源非常固化:一是父母的认可;二是优异的成绩。
3
学校过分注重考试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目前教育的一大问题。
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来感知世界的美好,探寻人生的意义。
但是他们却在最佳绽放的年龄,生命之花戛然而止,留下一个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杯具。
我们都熟悉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
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让每个小盆友制作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一个个孩子使出全身的本领:有的用粘土捏成漂亮的公鸡,有的用破布裹成活泼的小狗,还有的用色蜡做成鲜艳的瓜果……
爱因斯坦最后一个把作品送到讲台前。老师低头一看,差点儿笑出声来。
原来小爱因斯坦交上的是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板凳。老师摇了摇头,用挖苦的口吻说:“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同学们被说得哄笑起来。
“有的!有比这更坏的!”爱因斯坦一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边转身返回课桌,动作麻利地拿出两只更难看的小板凳,“这两个就更差些。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交给您的这个已经是第三只了。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两个要好一些。”
老师拿起三只小板凳,一一端详着,若有所思。“哎,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起来。
爱因斯坦除了在专业上精通外,其他方面几乎一窍不通,生活上表现也很笨拙,但并不妨碍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样也都存在不足。
今天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追求过分的标准答案,缺少求同存异的思想。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人云亦云。
所谓的专家也只是在某一领域,做的比常人突出很多,并不是说他样样都行。
学校应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唯分数论英雄,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注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4
父母缺乏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没有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我们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感。
现代社会,每个人时间都很宝贵。
我们的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下班后还要烧菜做饭,打扫家务。基本很少有空闲好好辅导孩子作业,更谈不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内心交流。
我们平常采用的沟通方式都是追求短平快,简单粗暴,妄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这在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
现在的90、00后的孩子,自尊心特强。说轻了,隔靴搔痒,一点作用没有。说重了,针针见血,自尊受不了。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
我们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现在大多都是80后家长,我们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一代,正面临一个尴尬的现象。
家里就一个孩子,我们的教育风险很高,不像原来一家有兄弟姐妹三四个孩子。一个教育失误了,还有下一个弥补的机会。
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会表现得不从容、不自信,多少有点畏首畏尾。
通常孩子犯错了,做父母的往往不敢管、不敢教、不敢骂,更不敢打……
致使我们的孩子过于娇惯,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脆弱得像一颗玻璃心,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更别谈责任意识,感恩心态。
但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感知到家人的关怀,这种关爱是不以成绩和表现为前提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关爱。
这样他就更容易建立真正的自信心,积极面对挫折,接纳自己的感受和完整性。
自尊心像一戳就破的纸,容易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5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个个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者,而是成为一个会思考、懂感恩的独立个体。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那些自杀、轻生的孩子,都是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死,对父母造成多大的痛苦?更从来没想过自己这样做,对社会造成多坏的影响?
做教育近十年,耳闻目睹不少的父母教育孩子真的很失败,他们美其名曰“放羊式教育”,其实就是自己的懒惰意识在作祟。
他们以为只要让孩子放开去玩就好,什么舞蹈、画画、围棋和英语等统统放一边,其他什么都不管,试问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可以跟其他人一起公平竞争吗?
我们小时候发现孩子犯错、偷东西不管不问,等到他长大了你还管得了吗?他将来生活的不好,是否会责怪你当年没有好好地教育他呢?
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人,到什么阶段就自然会这层道理,你在孩子黄金年龄偷的懒,将来一定会被加倍偿还回来。
印度原始森林里,“狼孩”的故事说明,在孩子生下来不给他适当的语言刺激,他就终生学不会人类一样说话,以后只会像鬼哭狼嚎一般吼叫。
但遗憾的是,那时你是后悔都来不及,你花十倍几十倍的时间和金钱,未必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才,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台湾的教育学者郝广才说:
如果一个孩子是鱼,而你非要逼他去爬树,把天才扼杀在摇篮中变成庸才的过程就诞生了。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到,教育的本质: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觉醒的过程。首先是我们的父母,其次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