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妙哉!
金庸,一个影响了无数人成长的武侠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刚有电视那会儿,最开心的时光是亲朋好友邻里挤在一起看电视剧。虽然那时候很小,但清晰记得有一段时间,好多电视台都同时在播《天龙八部》。一个台播完了来广告了,就立马换下一个台接着看,想想可以一直一直看《天龙八部》的时光真是太幸福了!对,就是1997年黄日华版,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到武侠,认识了金庸!
金庸、倪匡、黄沾、蔡澜,人称香港四大才子。其他三位的才表现在科幻小说、词曲及美食,而金庸则是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后来也陆续看了不少的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作品,但始终还是最爱金庸的武侠小说。
关于“金庸”这个笔名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即本名叫查良镛,将“镛”字一分为二而来。金庸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而海宁查家是中国的名门望族。古人暂且不提,光是看看金庸的亲戚也是很吓人的:姑父蒋百里、表兄徐志摩、表姐蒋英(钱学森夫人)、族兄穆旦、表外甥女琼瑶。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金庸,从小与书为伍,阅尽家中藏书。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却因抗议校方纵容学生特务横行霸道,而被勒令退学。之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得以博览群书。我常常思考,大量的输入是金庸能够妙笔生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热爱写作的我来说,这是很有启发性的。我深深地明白,希望日后能够写出美妙的作品,长期大量的输入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还记得初中有段时间,疯狂的迷恋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上课偷偷看,下课也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个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继续做数学题,可是刚开始做就困得神志不清。我决定看15分钟《神雕侠侣》,让自己清醒后再继续功课数学题。没想到我完全失策了,谁能料到这一看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从15分钟到1个小时、再到2个小时,最后不知不觉看了一个通宵。凌晨五点终于躺下,6点就起床洗漱、吃早点,出发去学校上早自习。后来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时的自己实在是太疯狂了。也只因金庸的武侠小说太有魅力,令人如痴如醉。也是因为看多了英雄侠义,心中便埋下了行侠仗义的种子。一次高中课间操大家下楼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一个男生指指点点,发出窃窃笑声,原来他背上被人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是笨蛋”,这就是校园中常见的恶作剧。我当时觉得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欺负人算什么正人君子,想也没想一把上去把那个纸条撕掉扔到了垃圾桶里。那个男生丝毫没有察觉,从被贴纸条到纸条被斯整个过程。所以想欺负他的那些“坏人”并没有得逞。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还是很勇敢的,因为惹到贴纸条的那帮人还是很可能有危险的。
谈到金庸及其作品,脑海里浮现了很多记忆。B小时候,只喜欢看图多字少的书,阅读文字对他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自然也就不喜欢了,但他还特别喜欢金庸的那些武侠故事。记得那会儿我刚要开始看《白马啸西风》,他赶紧凑上来说他也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就缠着我一定要朗读给他听。再怎么说这也是一部中篇小说啊,长度还是在那儿的。可最终也是拗不过固执地B,于是开启了连续一个星期的夜读时光。那些个晚上我坐在椅子上一直读一直读,B就趴在被窝里认真的听。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不记得了,但有一个细节一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当时书中描绘到一个场景——顺手牵碑,小时候可能因为想象力太丰富或画面感太强,总之我们两就因为这个“顺手牵碑”乐了一个晚上。后来,只要一聊到这个“顺手牵碑”,我们两还是会觉得搞笑的不行。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会成为我们两无比珍贵的儿时回忆。现在别说完整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遍《白马啸西风》,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嗓子在冒烟了。
这就是几个小小的故事,却是青春抹不去的回忆。金庸和他的武侠江湖陪伴了我整个青春,相信还将陪我继续走下去。热爱写作也好、变得勇敢也好,无数家人朋友的美好记忆也好,这一切一切会让我内心更充满力量,在黑暗中前进,在阳光下旅行!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