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特别忙的阶段,工作上,职责的拓展意味着更多的承担。从带几个人走到带领一群人走,挑战不言而喻。个人发展方面,一直把方向定位在管理学与心理学结合的创新者,需要不断的积累,但更需要实践的突破。不断的学习,虽然忙而不乱,但也依然困惑如何才能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缩短。就这样,看到潜能发掘孵化营的招募时,毅然加入,跟着秋叶大叔,玩个不一样的,学习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期待60天后自己的样子。
第一堂课从定位开始。大叔讲了三个方面:
1,用结构化思维快速找到自己定位
2,理解如何强化自己标签形成卡位
3,认识从领先一步到系统变现抢位
一、定位
1.1 大叔上来抛出4个案例,由此引出不同阶段的四种定位策略矩阵分析图。对号入座,我目前大致处在升级赛道到更换游戏的阶段。这个工具,亦可用于辅导个案,有助于锚定一个点,看到当下的位置。
1.2 大叔分享自己的经历由此引出了“初心”,这个真正的决定因素,让我在伟人、牛人、凡人三种人生路径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一直认为自己想的很明白,谈钱是多俗多功利的事啊,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内心的喜乐与安宁。这个追求看似简单实则空泛,以至于没有真正的落脚点反而很多时候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有个问题:你想孵化的潜能是什么?为什么想孵化这个潜能?(动机)为什么有这个动机?一路的“为什么”,能够帮助自己看到初心。
我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想孵化的潜能是创新。我不喜欢按部就班,常常会有一点不一样的小火花冒出来,喜欢别出心裁,做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很会做“白日梦”,不想走寻常路。这一辈子几十年,我想留下一些不一样的印记。我想我的人生有绚烂的色彩,我想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不想做凡人了,至少,我要做个牛人,成为帮助组织与个人通过心智升级,赋能激潜。
嘿,太神奇了,这么一路问下来,居然完全颠覆了我一贯的定位!是的,这才是初心,我的梦想,我的人生使命。
1.3 不是选择可能,而是选择放弃,把实践花在离钱最近的方向上。这部分,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梦想有了实现的落脚。当我羞于谈钱的时候,很多的事情拖动困难。钱不是目的,是途径,是载体。没有钱,梦想永远只能在天上飞。当考虑钱,就会看产品、看市场、看运营。这个切入口能够迅速帮助自己在纷繁中找到方向。杀死选择,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一个点上死磕到底,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1.4由此自然而然看清楚这条路有多远,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怎么投入,怎样的资源,如何串联在一起,形成一节节梯子。
大叔给了内容创业的四种发展路径:打磨技能、积累势能、独立培训、创业转型
二、卡位
2.1 让别人记住你的是标签。在找到自己的方向定位之后,需要传播与推广。标签的意义是品牌。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个人品牌,都需要一个自己专属的标签。这是影响力的积累,是我的短板,之前在这部分重视度不够,是急需突破的方面。这个部分大叔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供我们参考。
2.2 避免自High式卡位。把证书当标签,把阶段性进展当做卡位成功、把成功推出一门课当做卡位成功。卡位没有那么容易,避开坑才能找到真正的卖点,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脱颖而出。老司机的提醒用心良苦。
2.3 如何找到市场的缝隙,还是回到之前说的,把时间花在离钱最近的方向。
2.4 抱大腿是最好的卡位。大叔谈到了平台,找对了平台,能帮助迅速放大,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个过程一拼眼光二拼决心,选好了用资源拿下细分品类的第一名。
要牢牢记住:卡不住的位,要么是实力不够,要么是卡槽不对。
三、上位
3.1 卡位早,不代表不能被超越。大叔以秋叶PPT为例,提出了还有的市场发展空间:线下客户、流量平台、产品价位、业务类型、产品类型、服务模式、高维潜能。这也是我们可以细化自己所在领域依然存在的市场空间。
这里大叔的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自己的潜能到底面临怎样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里到底有哪些玩家?
这些玩家有什么实力?
如果你入场挑战他们有什么牌能让你进去玩到第三轮?
只有反复梳理,才能锚定自己的核心优势。
要真正上位,光理解定位和卡位还不够,还得持续运营。大叔提了个醒,找到一个定位,卡住一个标签是一回事,长期保持这个标签是另一回事。当我们创造出一个好的出发点,还必须面对采取跟随模仿战略的竞争者。他们的研发成本更低,试错周期更短,那么最终拼的就是持续运营。
3.2 卡位拼跑道,上位拼耐力。面对上面的问题,大叔提出了定位四步法。整合自身优势,设立商业门槛,打造一个体系,形成系统能力的比拼,通过运营来积累
选准一条足够长的跑道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占领这个市场,让消费者最终认同你的品牌,让你在进入游戏时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标签。
3.3 滚动卡位 vs 一鸣惊人 。
成为第一有两种路径:一次真正的大爆款,或者积累小势能然后爆款。我也更愿意选择后者,积小胜为大胜。
3.4 盲目坚持是毒鸡汤。
不能只把赚钱当成目标,把别人的成功简单解释为死磕。要观察成功者经历了哪些阶段,选对了哪些平台,有没有走弯路,认认真真的分析成功的要素。要避免盲目模仿错误套路,先搞清楚模式在卡位。要理解整个系统,形成能力的组合,形成产品+渠道+服务的体系。
3.5 比自High卡位更糟的是自High型产品。
必须依托专长打造市场需要的产品。这里有两层含义:你的专长能在市场需要的产品中发挥作用,要知道能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最低的标准是什么?
3.6 搞不定渠道就没有能量。
要知道缺乏优质的渠道资源,再好的内容也无法起飞。渠道=流量=钱。
3.7 要有能量,你得有个能力桶。
定位-找到细分市场,卡位-在细分市场拿到一个好标签,上位-通过系统的运营打造这个系统。
干货满满的一堂课,系统梳理了什么是定位、为何要定位以及如何定位,并从定位深化到卡位与上位,形成完整的通路。从认知到心智,来了一场整合。反复回听课程,笔记、导图、思考、梳理,方向更清晰,路径更明确。这是一个开始,让自己回到原点,不忘初心,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