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何用空雨伞思考法解决问题——《麦肯锡工作思维》
从字面意思来看,“空”指的是乌云密布的天空,“雨”指的是乌云会导致下雨而我们的目标要避免被淋湿,“伞”指的是带伞出门以解决可能被淋湿的问题。麦肯锡专家从这个生动的生活案例中抽象出了“空雨伞”思维框架。
1.空:目前的状况(事实)
当你遭遇挫折时,你需要了解自己当前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认清事实才能准确把握需要克服的问题。
2.雨:具体的意义(解释)
对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后,解释这个现状具有什么意义,进而明确我们希望实现什么具体的目标。
3.伞:实际解决办法(行动)
根据事实和对事实的解释,重新思考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
空(事实)-雨(解释)-伞(行动),这三个步骤必须环环相扣才能解决问题。无论你搜集了多少情报来确认“事实”,如果不能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找不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你就会继续碰壁,徘徊不前,工作迟迟没有进展。
【I便签】
【What】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具备未雨绸缪的能力,“空雨伞”模型,它引导我们观察现象、洞悉本质,并据此预设应对策略,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我们培养这种能力。
【Why】
没有它,我们可能只能被动应对挑战,频于奔命,错失先机。而“空雨伞”模型能有效填补我们在预判与规划上的空白。让我们便能主动出击,提前布局,确保在风雨来临前已备好坚实的防护伞。
【How】
如何运用“空雨伞”模型?
第一步:观察现象——细致观察周围环境,捕捉细微变化,明确当前的事实与现象。
第二步:理解本质——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与逻辑,理解问题的本质。
第三步:提出方案——基于前两步的分析,制定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Where】
本方法适合于“战略”清晰情况下,“战术”执行层面的风险管控,检查偏差、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性措施,如投资理财、商业分析等。若“战略”不清晰,可能很难感知到细微变化,需要采用其它模型进行分析。
【A1便签】
去年十月,公司通过渠道商引荐与三亚某地的关键领导对接,旨在当地园区推广业务。会面时,我们自信介绍了公司实力与领导关系,并收到对方热情接待。然而,当对方提出希望我们根据园区情况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时,我们认为其要求复杂且与公司业务不完全匹配,便未深入响应,只期望通过公司的“关系”能把产品销售出去。后续又对接过几次,对方期待我们能根据他们的需求帮他们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见我们拿不出方案,因此态度越来越冷淡,最后表示可以等项目启动,正式招标的时候通知我们去投标,但这并不符合我的期待。
反思:
1.观察能力差:盲目相信“关系”的力量,对方提出希望我们能根据他们需求出具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时候,没有太在意其诉求。
2.没能理解客户真实诉求:客户希望供应商能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靠领导打招呼。
3.方案无亮点:在准备合作方案时,我们未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差异化解决方案,而是采用通用型产品推销方式,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而无法激发客户的合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