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近年末,90后躲不开的,还是尴尬的聚餐。
父母,长辈,师长,亲戚……冗杂的社会关系下来,“过年”,成了90后必须应对的期末考题。
在一场聚餐中,我接过递来的羊肉烤饼,受不了膻味开始喝酸奶时,旁边的朋友小声告诉我:你不爱,就不吃了。
“你看我。”他展示着他啃了一半丢在残渣碟里的饼。
“我小时候也是被迫吃掉我不喜欢的菜。”他边比划边告诉我。
2
时光倒退回小时候,谁又没因为碗里被夹了不爱吃的菜皱过眉头呢?
被父母带去聚餐的尴尬,和长大后年节走亲戚的礼仪,成为90后最大的社交恐惧。
长辈常常说,我们这代人生活幸福快乐。
而作为事件本身的当代青年似乎不这么想。
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一代比一代面临更加举步维艰的升学/就业与各方精神压力。
上一代人的朝九晚五,已经成为996时代眼馋的不可触及。
在充盈的物质条件下,被迫追求精神满足的90年代小孩拥有同样被带去聚餐,夹上油腻腻的肥肉的记忆。
长大了,金融生让你推荐股票,电子生让你开主机修电脑,旅游专业就是去哪都免票,艺术生最好唱歌跳舞朗诵主持一步到位,承包家庭新春团拜会。
不仅如此,从未接触过你的领域便开始发表指导言论,想必你也不陌生。
3
尽管,最终还是要带着毫无感情的商业微笑把自己绑在椅子上,尴尬地满脑搜索敬酒词。
我想,我的朋友同学们,以后大概率不会给我的小孩夹菜。
我的小孩,我也要鼓励他勇敢表达自己的喜恶。
你不必强迫自己吃掉碗里不喜欢的菜,在坐也没有人会介意。
“大过年的,来都来了,还是孩子,人都死了”
四大宽慰话语并驾齐驱一般的令人讨厌。
过年就要快乐,是本末倒置。
只要我快乐,我爱什么时候过年就什么时候过年。
对长期在外的人来说,亲人陪伴在身边就是过年的味道了。
其余推杯换盏的酒局,
自己家一堆鸡毛蒜皮还企图指点你未来的聒噪阿姨,
大张旗鼓吹嘘自己家孩子的春风得意,都是赘余。
“你不喜欢,就不要吃。”
你不喜欢的事,就不要接受。
“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你不高兴就不要参考。”
碗里不喜欢的菜,吐出来,才会开心。
预祝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