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40,7-5,离娄章句上5》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戊戌日,二月十五,2017年3月12日星期日。
孟子说,大家有句口头话,都这么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而家的基础则是个人。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这句话既浅显又是常言,但里面包含着至理,这是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所以孟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来,让我们注意其中的顺序,正是这个顺序很有讲究。也就是说,听懂了这句话里面的顺序,就揭开了天地至理的秘诀。
第一,天下太广,德化难以全部考虑到和照顾到。那就把首都的各项管理做好,集中办好首都的治理和教育,由近及远,逐步实施,最后就能实现万邦平治的宏伟目标。
第二,但是,就算是首都,也是人口众多,情义难以遍及众人,无法感动全体,那就做到一家之中的恩义处理和谐,这样由内及外,逐步扩展出去,最后可以实现兴一国礼让风气的效果。
第三,治家的根本又聚焦在自身。自身的一举一动,全家人都看在眼里,成为仿效的榜样,只有自身端正了,然后家门之内可以整齐严肃。
通过三步推导可以发现,自身这一要素虽然没有出现在常言之中,却是根本切要的重点和核心。
孟子的高明就在这儿了,熟知为无知,一般人虽然每天在口中念叨着,却完全不明就里,但到了孟子手上,他把日用常行的一句俗语,经过整理、推导和提炼,变成了这样深刻有力的道理。
如果把这个顺序倒过来会怎么样呢?先天下,后国家,再家庭,再自身?
直到两年以前,我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想问题的,这种思维顺序必然导致希高慕外,责求他人的生活态度,就是想不到反求诸己,根本想不到反省吾身,就这样,不仅没有滋养,加之无谓地消耗生命,怎么会好呢!而今,痛定思痛,真是五内俱焚,悔之莫及。
若不是得遇恩师,以一句做人点醒我,并以学问指引我,真真不堪设想。人若离开出发点,单独论目标,则无论目标多宏伟多良善,终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免不了自欺而后欺人,最后被人欺的命式。所以,无论多晚,且无论如何,都要记取孟子的顺序,从修身做起。没有宏伟的目标不可怕,只要有明确的做人目标,再小也是真金,这样的人生是值得一过的人生;可怕的是只有宏伟的目标,却没有做人目标,再大也是破铜,这样的人生,谁过谁知道。不敢平凡,不凡就是妄想。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