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与意义
“宗教最在乎的是只需,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因此,对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
人的解放带来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解放和自由,这是一种契约,却是一个正在因为科学力量增长,而正在瓦解的契约。
作者对“现代性”契约的定义很精妙——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无论是生态、健康还是心灵上的一切问题,人们越来越相信“增长”是唯一的解药。即使面临环境和生态的重大挑战,人们永远选择增长,寄希望于更优秀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能够解决生态的问题,整个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的游戏,就是一台无法停下来的,增长机器。
以往宗教让人们在宇宙、神、来世中,找到意义,而人文主义则让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到意义,因着人内在的感受和体验,每个人不仅找到自己的意义,而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和感受里,体验到整个宇宙的意义。
人的力量,权力的平等下放,联合起来的整个市场,决定什么产品是好产品,谁能成为总统,没有人有权说”顾客“错了,大众错了。连教育制度,也不再是要求顺从、背诵经文,而是启发人,要回到内心,要为自己思考。那个原本充满着神鬼故事的外在世界,忽然变得空洞。而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具有无限广度和灵敏。
人类正在逐渐将手中的权力移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就是在于人类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过去阻挡思想言论的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我们已经不知道该注意什么,常常浪费时间辩论无关紧要的议题。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来自于该忽略什么。所以,面对这个混沌世界的一切,我们究竟该注意什么?“
我看过一位史学家的论点,人类历史上专制与民主时代是由工具来决定的。雅典和罗马是步兵作战,所以需要大量平民作战,因此也形成了较为民主的国家体制。然后随着骑兵时代到来,由于养马是个费钱的活儿,骑兵更是需要长期训练,因此贵族有钱人当道,就变成了专制体制。然后是火器时代,火器学习成本低,社会又转向民主。那么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崛起,智力门槛被不断提高之后呢?
我们把少数人保护起来,少数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保护,而大众却没有觉得因为保护少数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最终少数人同化了多数人,而多数人看到少数人被保护,就会感到『人文主义』的温暖。
感性与理性
“实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都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该爱谁、该讨厌谁、该怎么对待自己。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型:有些人活在悲剧之中,有些人上演着永不完结的宗教戏剧,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像部动作片,也有不少人过着喜剧人生。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然而,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叙事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我们认同的是自己内心的系统,想从生活的各种疯狂混乱中理出道理,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一致的故事。不管情节是否充满谎言和漏洞,也不管故事是否因为一再重写而总是自打嘴巴,一切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从出生到死亡(甚至死后)都有一个单一、不变的身份。就是这种感觉,塑造出大有问题的自由主义信念,误认为自己不可分割,内心有个清楚而一致的声音,而且能为整个宇宙提供意义。”
因为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我们会轻易忘记那些在舒适区里反复做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比如我们的习惯),而深刻地记住那些意外的。
刺激的遭遇和充满挑战的体验,这是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就是矛盾的,体验自我喜欢陷在舒适区中无法自拔,而叙事自我不会记住这些已成为我们习惯的体验,只会记住那些最刺激的事,也只有那些不一样的、刺激的事才会被我们记住:第一次登山、第一次蹦极、第一次跳伞……这些第一次,这些刺激、意外才是最有价值的体验。
新的力量带来新的意义
人的互联主观、未来的“神人”“万物之网”、意识与智能,算法。
目前能看到的新宗教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人文主义,一个数据教。
为什么人类会演变出“神人”?也许还是存在算法不能理解不懂他们需求的精英人类。他们反而站在算法背后控制算法。于是形成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他们的局面。当然,这种人必然是经过生物技术改造的神人。。数据教:一切皆是数据交流。未来越来越发达,可能形成“万物之网”。人类一切听“万物之网”的,“万物之网”主导世界。
作为被我们所想象的『主观现实』,宗教、文化莫不如此,信仰的人越多,力量越强大。而互联网,就是一个强大的超级超级强大的『主观现实』,它连接的东西越多,自身越强。
以上摘抄自豆瓣书评
心得:
宏观————新工具带来个体力量的加强与平均,人文主义盛行,如果力量再进一步,新时代里,是否个体差距会再次拉大,于是意义重组,社会重组。
微观————叙事自我过于强大,以至于无法长久的享受快乐,必须不断得到新鲜的体验。
如何更好的编制意义,让人获得叙事自我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