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汉语是很有魅力的,很多词语创造出来的确颇具匠心,让人佩服得不行,比如“春寒料峭”这个词。
最近几天气温倒没降多少,但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却有一阵刺骨的寒意袭来,让人不觉得打起了寒噤。时令正值农历正月末尾,节气是过了雨水。刚刚在暖阳中看到了即将绽放的梅花骨朵,突然间,天气阴沉了,北风又起来了,手脚又都感觉到冷了。我们一下子想到了“春寒料峭”这个词。
春天本该是暖意融融的,可是偏偏在它的后面加了一个“寒”,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冬天。而这个寒冷既不是彻骨的寒,又不是似有若无的丝丝凉意,让你在体感上分明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已经着急换上春装的人们。“料峭”这个词从音色上听起来有点棱角,让你感觉到不是那么和谐,肯定是不舒适的。
古人讲“中庸”,这个“春寒”大概就是介于冬的严寒和春的温暖之间,让你不要一下子忘了刚刚过去的冬,但又让你感受到春的到来。迎来送往,不冷不热,让我们感受到季节交替的特殊感觉。
“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的向大地飘散着,时令已到惊蛰雪当然不会残留,往往还没到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似乎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平凡的世界》这段开场白最好的诠释了“春寒料峭”的感觉。冬天是过去了,但春天要来也没那么容易。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变革阻力重重,要真正走进那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还需要我们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春寒料峭”有时候也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促使我们保持清醒。苏轼在词中说“料峭春风吹酒醒”,这个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去体验。“暖风熏得游人醉”是很舒服,但未必是好事,也许多体验几次料峭的春风,我们才能在受到刺激后更加的奋发努力,为了今后的美好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