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搬家是一个惨痛的词语,我至今无法忘怀有一年的夏天,三辆大车都没搬完的家庭物件,最后在房东的十二点限令里,铺了整整一个楼道。那是我人生至今为止最为窘迫的一天,所有的东西堆在楼梯里、单元门前,仿佛自己被扒光了似的裸露在人前。
然后就很可笑的,在今年春节大扫除时,找到了一大袋陪伴我经历了三个住所的食物,他们最后还是错过了自己拥有的三年保质期,不断的搬家并没有让我想起吃掉它
我是一个拥有囤积癖却又崇尚断舍离理念的的人,结果就是囤的不开心也舍的不彻底。
我决定对我的天性适当妥协,毕竟我永远也成为不了《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主角,我还是喜欢我的一些空间是相对满足的
但是我想我们的问题仍旧还是东西太多,而不是收纳技巧不够高超。
每当我们想要收拾的时候,往往一股脑的丢掉的很多东西,赶个时髦这叫“断舍离”,但是面对空下来的地方,我们往往又会花大笔钱购买和被扔掉地几乎相同的物品,于是我们的空间又被塞满了,然后这些行为不断的周而复始
不管是断舍离也好,还是极简生活也罢,说的是一个生活的常态,而非只是单个的动作,很多人把它们单纯的认为是扔东西,可以说是十分片面的
最近我们宿舍里兴起了收纳风潮,但经过整理后的空间里依旧是很局促的存放了许多物品,大家都有一些舍不得丢的东西,比如精致的小礼盒、小玩具,但更多的东西是曾经买下的重复品,比如说我们宿舍人均两套以上的水乳各色护肤品,它们都是很好用的,但是脸就这么大,难免消耗的慢了些
所以说物品的管理是进与出的双向管理,只专注于丢丢丢,必然也少不了买买买
我曾经对囤货的疯狂程度到了什么境地呢,遇到喜欢的衣服鞋子,我都会想要重复购买,理由是因为害怕没有这么好用的东西了
然而事实上,往往会有更好用的等待你,物品基本上没有不可替代性。
我想真正让我囤货的原因来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而我看到这么多东西内心会有种满足感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我和妈妈通了次电话,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很大程度上她也有着囤积癖,甚至程度比我严重很多,她赞同了我的一些想法。可能我们现在不断的成长,变得无坚不摧独当一面,但是内心里仍旧有一个小孩子,抱着过往的伤痕哭泣
真正想要打破这个局面,就要让内心的小孩出来晒晒太阳,和她好好的拥抱一下,不再忽视她
所以我将目前的物品管理分为三个步骤:
- 扔掉已经不适合自己的物品(包括过期的产品、不喜欢的赠品、不适合自己的礼物,实在狠不下心来丢弃,也可以选择转赠、捐献或者转卖)
- 将以往的囤货分类清点,确保自己了解数量,然后逐步消耗掉(最重要的是不在消耗的过程中重新囤积)
- 随着消耗品的不断减少,空间就会逐渐空余下来,之后的添置就会深思熟虑,不再盲目的买买买
房间杂乱整理就好,有了灰尘清洁就行,但是真正解决物品囤积的方法,就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找出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囤积的癖好,然后解开这个结。
推荐书目:你体内的囤积欲 罗宾·扎修
断断续续的通过喜马拉雅听过一部分,虽然并没有听完,但是感到受益良多,第一次从自己内心的角度考虑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的从行为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