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假最后一天,我到赵院长办公室,谈天说地,讲起旧朋好友,尤其说到郭兴良教授,在钦佩之余,赵院长拿出了他的一篇旧作,是篇读后感,情真意切,尤为感人,特录于此,以供学习。
常言仁者寿,祝福郭老师,健康永远!
当“好老师” 做“大先生”
——读《我认识的“80后”教师郭兴良》有感
赵兴学
今年教师节之际,从“曲靖M”和“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媒体,读了一篇文章——《我认识的“80后”教师郭兴良》,文章作者刘兴全我不认识,但主人公郭兴良老师我也认识,情不自禁,唠叨几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者1999年下半年在校庆纪念册上初识郭老师,2011年5月初见郭老师、在交谈中向郭老师学习、在《人生四季》中走近郭老师,从而在职业操守上钦佩、人格魅力上崇拜郭老师,向读者描写了一位80岁的“80后”郭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怀、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本色。这是一篇好文章,满满正能量,人生无限量。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节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他向我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可借鉴、可追超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榜样的“非凡之力”催我奋进,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着我不辱使命、超常努力。
榜样的取材是真实的。在《说文解字》中,“榜”是矫正弓弩的工具,“样”是“栩实”的意思,可理解为具体的样式、范式。榜样的力量来源于真实,真实是最有力量、最感动人的。这篇文章取材真实事迹,彰显榜样的力量。一是人物真实,主人公郭老师是一位广读博览、著书立说的大学者,也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教授,郭老师其人本身就是正能量的代表、力量象征,真人真事、真实感人。二是遵循规律,作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由具象到抽象、从形象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描写郭老师,遵循认知规律,使郭教授走下神坛、回归现实、沾灰接地,使读者认识郭老师、了解郭老师,可亲可信、消除神秘感。但又从平凡见非凡、从不可思议见初心使命、从平常见超常、从“道可道”见“非常道”,写出郭老师的伟大之处,使读者敬佩郭老师、学习郭老师,从郭老师身上汲取智慧能量,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感情真挚,作者文风质朴,说的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写的是质朴的语言文字,一种亲切感、自然感扑面而来,其折射出的道理印象深刻,感受至深。把真实的郭老师写出来,这是作者的根本职责所在。文章当发乎于情,文思之泉涌,在于情真且意切,质朴的文风源自最真挚的感情,最真挚的感情源自最纯洁的内心,只有郭老师的感人形象感动了作者,作者才能有写作的冲动,最终写出感动读者的郭老师。
榜样的影响是深刻的。事实上,我于1980年8月从同窗好友口中初识郭老师,比文章作者早20年;1984年5月我登门拜访初见郭老师,比文章作者早17年;1988年8月,我到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郭老师是中文系主任、教授,又是我的元明清文学老师,在郭老师的门下做了三年弟子,读书之余,郭老师还带领同学们亲近自然、乐山乐水,开展课外活动;更为难得的是,三年读书期间,郭老师夫人马荣春老师与我同桌三年,夫人优势叠加同桌优势,使我对郭老师的认识更立体、更多元、更丰富、更鲜活;1991年8月我从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与郭老师的联系从未停顿、学习请教从未间断。四十多年来,郭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导师、恩师、良师和名师。郭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影响和改变是多方面的,使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一生难忘。我所认识的郭老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新时代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致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最好方式是不负老师,当“好老师”,做“大先生”。
2021.9.10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