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理想的生活是有“存在性安全感”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有一种完整的自我身份统一性。我比较想知道的是,我们一定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这种认同感吗?我们可不可以自己修炼成一个强大的内心,毕竟万能的爱情也不一定靠谱。
哦吼吼,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永远都慢几拍了,因为我拥有的是一个假自我——“假自我会导致一个常见的现象——迟钝。即,当身体遭遇到一些刺激时,反应总是慢一拍,不仅如此,感受也不够清晰与鲜明。”
“假自我总有一种感觉,外部世界不友好甚至很残酷,所以必须辛苦地应对,不管人还是事。”
那么如果我有辛苦和疲惫的感觉,是不是就应该关注一下我的自我和我的心,因为这时候很可能我没有做到身心合一。
我有个问题,就是孩子在三岁形成了客体稳定和情感稳定概念之前,最好是由母亲亲自带孩子。第一,我觉得这种重要的观点需要有论文或真实已发表的权威论据;第二,这里,母亲的陪伴是否能由夫妻二人共同陪伴来代替?
这样一个重要的,把女性钉在家庭里的观点,我认为应该用更严谨的方式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