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是一次没有做攻略,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出行是早餐之后决定的,为忙碌了一周的我们放松一下。
于是我俩选了一个离家较近的,可以一日游的景点【只有河南】
驱车两百多公里,到达景区时已经11点了,购票的人还不少。
听售票员在问前面的人,“你是要火车站还是要李家村剧场”。
我俩有点蒙圈,正在思考着到底是想看哪一个,正准备攻略一下,就到我们了。
售票员说,火车站的卖完了,只剩下李家村了
这更好,不需要纠结了,那就李家村剧场吧。只需要选择时间就可以。
预约的时间是3:00,距演出时间还有几个小时。
由于对景点毫无攻略,以为其他的剧场都是要购票才能看。
所以我们就先在周边转转,这是一个纯人工打造的旅游景点。
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麦田,虽是冬日,绿茵茵的麦苗长势挺拔,中间树立【只有河南】四个大字,对面似乎是一堵土墙。
进入土墙,里面别有洞天,容纳空间很大,一些比较特色的建筑,
如地坑院,复古的机车工厂,各个剧场,地坑院里面还有一些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文创小商品。
我俩在地坑院小饰品转了转,由于是人造景点,没多久就转完了。
一看时间到饭点了,还有河南省一些名特产,餐饮有比如洛阳的水席,开封的第一楼包子等,我们选择吃了个洛阳水席。
吃完饭,我俩一边兜兜转转,一边吐槽,就这些景点,票价也太贵了吧!
离演出时间还有一两个小时,不行,我们决定去加购几个小剧场看看吧。
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李家村剧场》和那些小剧场都是包含在门票里的,不用再花钱啦!
后来才知道景区共有21个剧场,三大剧场,《李家村剧场》,《火车站剧场》,《幻城剧场》是需要预约的,其他的都可以排队看。
这就是不做攻略的失误,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
我们立马就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最起码对各处的景点也算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吧,三大剧场一天只能看一个,下次再来看!
接下来先看了一个《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这是一个具有年代感的工人礼堂,小舞台,长条凳,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工人礼堂。
故事是以一个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穿越时空开始的,从二七大罢工到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到新时代,剧情见证着火车历史性的发展,感受时光的重叠,时代的印记。
每个年代都伴有最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响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的田野》,《路灯下的小姑娘》,让人瞬间勾起了不少的回忆。
半个小时的演出时间,出来太晚了,我们再想去看其他的剧已经都排得满满的了。
看样子今天就只能看两个了。
那就耐心地等待着李家村的剧场。
演出时间到了门才开,我们以为会进入了一个大剧场。
实际上进门后就感觉走在没有灯的黑暗的巷子里,一部分人被引导员带入一个小房间,每一个房间人满了之后就关上门,剩下的人进入另外一个房间。
剧情发生在1942年大饥荒的年代,李家村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的小屋开始。
这里是李家祠堂,昏暗破旧,逃荒过来的张家姑娘拖着饿的奄奄一息弟弟坐在门坎边。张家姑娘为了换取一袋米能救活他的弟弟,把自己卖身于李家做一个傻子的媳妇。
接下来听到屋子外面敲着锣喊着“李十一回来了”,引导员带着我们走出小屋,在黑暗中穿行到第二个剧场。
门外依然是黑黢黢的一片,很多人拥挤地摸黑向前走,我们也跟着人流向前走,什么也看不见。
突然感觉到自己也像是逃荒的难民一样。
第一次体验还挺新鲜的,剧场还可以这样(后来才知道这叫行进式剧场)。
剧中李十一的弟弟李十八,为了给乡亲们送种子粮食被枪毙了,李十一也疯了。
村庄的老人们为了省下粮食,留下来养活一代代后人的种子,决定走向大山,放弃生命。
孩子们和老人们告别的场景让人泪目,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也是面对人性的辉煌,他们放弃了生命。
他们走向了大山,在在那一瞬间,漫天飞舞的大雪倾盆而下,老人们赤着膀子喊着,“雪下的再大些吧,冻死我们吧”。
老人们和大雪在一起舞动,是走向生命的尽头,又像是新的生命诞生,这部分场景十分震撼。
年复一年,孩子们把老人们省下来的种子播种,在丰收之年,青年们徜徉在金色的种子之中,欢呼着鼓舞着,一声声“我们值得”,延续了生命,延续了河南省的谷仓。
整个情节有七十多分钟,前面是一个非常伤感的剧情,到后面看到粮仓丰收也不仅让人潸然泪下。
如剧中所说的,我们值得拥有这片土地这片粮仓。
这是一场很有特色的演出,我们要一路奔跑着辗转两三个场地,换着不同的场景观看,值得一看。
尽管有些遗憾,想想每次旅行都会有,但无妨,有过体验就好,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期待下一次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