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基本相处,本质上都是价值互换,价值我们可以粗略的分为物质价值和情绪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类动机角度就提出了需求理论,那个这个理论就是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人在每一个时刻都会有需求。
马斯洛金字塔模型由下往上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需求是维持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安全需求在古代也是一种生存保障即工作收入保障。
社交需求是你需要友谊,需要亲情,爱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再往上走的是尊重需求,你需要有自尊信任,希望得到他人的青睐,尊敬。
最往上的就是自我实现需求,这也是人生价值问题。
在需求层次里面自我实现是顶级需求。
那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跟古代的平民 农民跟他们去说精神追求自我实现,那他们会认为我们是神经病。
那现代社会温饱基本已经解决了,安全和衣食住行基本能够满足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需求就会提升,来到第3层级的精神需求,那么情绪价值的供给恰恰符合第三或者第四层级的需求。它包括归属感,爱,尊重,信任等等。那在这些层级上,大多数人都是有着巨大的缺失。
比如网上经常出现有钱了就不会焦虑了,有钱了就快乐,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从理论层面基本上是可以达成共识。
我们需要认识到物质的极度富裕并不能解决精神层面的空虚和贫瘠。
情绪价值就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你给他人带来正向的情绪,体验远大于你给他人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那么你就能给他人带来正面的情绪价值,那么这也说明一个人越能给其他人带来舒服 愉悦 稳定的情绪,那么他的情绪价值就高。
情绪价值这个词是一个概念,真正在生活中还是不能发挥作用。情绪价值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但它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感觉和感受,情绪价值高的人,更容易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依赖和信任。因为你感到舒服,所以你也更愿意回馈对方,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如果你能给对方提供不同感觉的情绪价值,会让对方不同的体验多巴胺快乐,感受到愉悦快乐也会上瘾。
情绪价值这个词最初来源是经济学和营销学领域。美国杰弗尼从顾客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营销的视角出发,将情绪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
什么是情绪收益:就是顾客的积极情绪体验就是正向体验。
什么是情绪成本:顾客的负面情绪体验。
公式:情绪价值等于情绪收益减去情绪成本。
如何做可以给对方带来提升情绪价值两个思路!
情绪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情绪的收益。
情绪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情绪的成本。
最后都能达到我们给对方带的情绪价值的提升,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两个思路同时做,一边提升情绪收益,一边降低情绪成本。相比情绪收益更应该改善的是降低自己的情绪成本。
情绪价值低的人,关注焦点都是负面的,他带给对方不是情绪收益,而是情绪成本,这个就会表现在无论对方做对了多少事情,他们总会关注出错的事,他们不是不想夸奖鼓励,而是在自己的语言体系下建立了一种本能条件反射。
先反馈负面消息,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小时候原生家庭环境就是这样的,语言体系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我们形成这样的表达习惯,就是先反馈负面信息。这也是很多关系最后走向破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