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我打了一个寒战,接着把这个谜语告诉了身边的小星老师。她想了好大一会儿,困惑地摇摇头。我把嘴凑到她耳边,把那个可怕的谜底告诉她。
死亡。
可以说是临时起意,也可以说是早有意向,二刷了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
2020年,真是像极了《流浪地球》的开场。
二刷了,就不再只是关注剧情发展。
了解了一下电影的花边新闻。
这部电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第一次,没有经验,外界唱衰。7000人的团队齐心协力,要创造一部中国的科幻大片。饱和式拍摄,3000多张概念图,拍几个小时只用了几秒钟的镜头……高强度劳动,几十斤的装备,一边吸氧一边拍。(为吴孟达点赞!)很多人为此牺牲,卖房卖车。还有惊险一刻,被撤资,差最后一把火的时候吴京救了大家(特别鸣谢吴京先生)。最终呈现出让所有人惊艳的高质量作品。国产科幻大片启航了……
一样悲壮,一样牛逼,一样奇迹。
——注意到这两段叙事有什么特点了吗?
没错,这部电影外面发生的事,跟电影的内容,在形式上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呼应。
这不是设计的,设计都设计不到这么巧。
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万达撤资(对应空间站AI MOSS理性计算后的撤退)和吴京救场的情节,简直是量身定做。
可谓惊叹。
有一幕,每每看到,都能热血沸腾。
“我好想吃碗白米饭,要是有味增汤就更好了”
“喂,我想回家,回去看看妈妈”
“地球毁了,我们哪里还有家?”
“七天之内,我们不可能回到家!”
“那我们为何要回去?往回开!”
“日本救援队佐藤少佐前来报道!”
“俄罗斯救援队伊凡一等兵前来报道!”
“英国救援队布莱恩列兵!”
我从不相信个人英雄主义,历史是由无数小人物书写的,一笔之下,那都是数不清的生命。
《流浪地球》,完美地演绎了这一事实。
这部电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
不仅仅是刘启,韩朵朵,王磊,刘培强,一一,“中澳合资”等等等等这些有名有姓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其价值,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
那些“路人甲”,npc,甚至是那个AI,都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感、感情和对电影的推动作用,而不是用过就完了、纯粹是剧情需要的“工具人”。
这一次,人类又被拯救了,但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小宇宙大爆发,而是无数人做出牺牲。
电影只展现出了主人公一行的那支救援队,事实上无数线索表现出全世界的救援队都在前赴后继地向前冲。
所谓饱和式救援,其实都是暗场讲述的平行时空的故事。
在《流浪地球》里,线索一直在跟随主角所在的救援队,可是当这只救援队千辛万苦携带火种,抵达到发动机跟前,却发现发动机突然在眼前启动了,带头的上尉说——“饱和救援,有别的队伍比我们先到了”。至于那边的队伍经历了怎样的艰苦,不说,你自己想象。
在太空里,吴京和俄罗斯宇航员出仓行走的时候,发现了空间站别的地方发生了爆破,吴京说一定也有别人发现了莫斯的叛变,开始了行动。
最后,当程序员小哥一拍脑袋想到办法,用发动机火焰点燃木星,你以为他成了拯救地球的唯一英雄,可是最终设定好程序,火焰喷射的时候,是三道火柱指向木星——地球另外两处发动机想到了一样的办法,他们也启动了——在别的地方,也有队伍进行着和主角队伍一样的努力,只是也没有做详细描写——世界各处的队伍都在进行着各自的斗争,这是一场全球同步的大救援,暗场的讲述方式让这部电影变得细节丰满。
最后,当看到各国救援队放弃在最后时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前来帮助主人公一行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时,我仿佛看到了第一部《独立日》,
那一刻,人类站在了一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是一个宏伟的理想。但是,想起来都是美好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