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忙,每天早出晚归,陪壹爷的时间很少。前几天下班回家,开着车的先生突然说:“宝贝不愿意再见了,今天出门的时候,他哭着要我抱,我都要偷偷溜走才行。”
我想起他满七个月的前一天中午,手突然做起再见的姿势,我很高兴,虽然他完全不懂那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接下来一段时间,在每一次要离开他视线的时候,我们不厌其烦地给他灌输再见的意义,而每一次,他都是笑嘻嘻地看着,时而扬起手作再见状,时而只是看着你笑。带他的婶婶揶揄我们说:“现在就再见再见,再过段时间看你不偷偷溜着走!”当时我只是笑笑。那天老公这么讲,我抓紧给他灌输我的教育理念:就算他哭,你也要跟他说再见,告诉他你要走了,不要让他回过神来你已不知去向,那份失落感比看着你消失更让人不知所措!
这个想法完全起于自己的感受,小时候,我们哪怕出院子里玩都会跟父母讲一声:“爸妈,我们出去外面玩一会儿。”即便现在自己是妈妈了,依然如此。脑海之中并无印象父母有过教条式死板的家规,可我们就是这么循规蹈矩,这大概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以前,还与先生恋爱时,有那么一两次,我在做着别的事,没有留意到他离开,缓过神来人已不在,感觉总是不那么好,哪怕是视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仍然觉得,可以面对面道一声别,总比传来的几个文字和一声语音让人温暖许多,哪怕,我是那么地不舍与你分离。
有了壹爷以后,对于小别离的情绪就更加难以言表。每每出门与他道别,总是百感交集,他黏着,不舍离去,他不黏着,自拥多少失落。至少我这么觉得,面对面大大方方的道别,于他是温暖的寄托,妈妈走了,不在家了,接下来我自己好好在家玩,晚上就回来了,而不是蓦然回首,妈妈在何处的无助?而于我,是在我如此不舍的时候,可以多看你一眼便是一眼。
爸爸,妈妈,哪怕我哭了,你也要跟我说再见,宝贝,哪怕我哭了,我也要看着你,一个挥手,短暂分离,很快又相见。
在我刚写这篇文章的中午,壹爷补了个上午觉后醒了,我在洗手间,婶抱着,他哭得两行热泪,我抱过来,挂着水珠的眼睛眨巴眨巴秒笑,放在平日里,只要象征性抱一下再给婶婶,他也就算是得到安慰了,特容易满足的娃。这会可不了,刚递过去马上又两行热泪,这下我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他心里可在想,睡前明明是妈妈陪我,醒来后怎么就不见了呢,心里委屈得很。于是,我再一次抱住他,就多抱了那么两三分钟,给他足够的心理沉淀,知道妈妈今天不出门了,再抱过去给婶婶,不哭不闹,破涕为笑!
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容易满足,只要,你给足了他要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