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幸福感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但有时又感受不到幸福。看完《真实的幸福》以后,我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幸福,知道了如何提升幸福感?在本书中,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提出了幸福三法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
塞式幸福三法则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如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掌握了这三法则,每个人都能感知到幸福。
塞式幸福法则之一: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真实的幸福》中告诉我们:“人切忌沉溺于过去。”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被命运碾压的疼痛,有对生活无可奈何的时候。2017年夏天我遇到了最大的痛苦,当时的我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在黑暗中摸索,和家人之间计较得失,对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要求他。甚至怀疑人生,不知道生活的方向在哪里。庆幸的是爱读书,十三岁的儿子告诉我:“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说过,为了自己,必须饶恕他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胸中养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正是这句话让我释怀。
以前的我常常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迫切想改变家人,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去要求他们,还以为是负责任,爱他们。愿望很美好,但路径未必可行,结果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有很多的烦恼和困惑。生活告诉我,人生是充满意外的旅程,宽恕别人也放过自己,生活才能举重若轻。懂得感恩,善体察,表达爱,让身边的人舒服,自己也舒服,离幸福也越来越近。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可以积极地面对现在和未来。我是成年人可以从他人的安慰中改变认知,调节情绪,作为老师,怎样使自己的学生从过去的伤害中解脱呢?我今年接手的班级都是转学生,一个叫欣欣的女孩儿在以前的学校被霸凌过,如何让她感知到新环境的幸福,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欣欣尽早融入新集体,首先,我悉心选择了几位热情开朗的学生坐在她桌位的周围。然后,为她安排了一个小岗位——领加餐。当我看到欣欣将加餐放到每个同学的座位上时,及时表扬,在班里夸奖她做事周到贴心。在同学们的影响和我的表扬下,欣欣在新集体找到了归属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信。
塞式幸福法则之二:未来不全如你想象。
一定不要把失败当作普遍性的问题,而要将它当作特定的事件去解释。当经历打击后,不同的人对待未来同类事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以悲观的态度,认为失败将是人生的常态,从此日日消沉,畏缩不前。而乐观者仅将失败视作偶然,继续自信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积极的生活。简而言之,凡事往好处想就会比别人幸福。转念花开,日日晴朗。用豁达的心态,积极的做法,感受属于自己的幸福。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大事看远,难事看宽,往事看淡,最后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塞式幸福法则之三:抓住现在的幸福。
在一切都有捷径的生活里,优势与美德就会枯萎。当我们体验心流的时候,就是在建构未来的心理资本。专注当下,让我们回归良知的本体,向内关照我们的起心动念。美国的一项研究表示,当一个人在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幸福的。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时,我们就会沉浸其中,比如我在写字和读书的时候内心平静,很享受。当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时,就会发现生活没了烦恼和焦虑。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肯定。专注当下,抓住现在就是感知幸福的起点。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在《真实的幸福》感召下,作为老师,我们要着眼长远,做终身的教育,做可持续的教育。感受幸福的能力,才是当下孩子最需要的学习能力 。如果我们只重视分数,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和日常的笑脸,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是缺乏幸福感知力的孩子,对他们人格的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批判质疑精神的塑造都是不利的。
用积极心理学让过去的悲伤随风而去,好好珍惜现在的快乐,坦然面对将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