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的规划
不知不觉写了六百篇文章了,正如前天一个朋友的留言,我的公号更像我的日记,而今天格外想聊聊人生的规划。
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除了台面上的马云外,最大的受益者为孙正义,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日本人,因为投资阿里巴巴,让其享受到了巨大的收益。
当我们觉得一家中国公司,赚着中国人的钱,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一家日本企业时,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但无独有偶,不仅阿里巴巴是日本软银投资的,连腾讯此前最大的股东为南非的MIH,也非中国企业。
而我所在的招聘领域,我公司的大股东为澳大利亚的Seek,而竞对前程无忧的大股东为日本的Recruit,背后均非中国的投资机构或企业。
可见当年我国投资圈的眼界是有多么的狭窄,错过了诸多机会。
而回到孙正义,我将其视为一个外星人,不断能够准确的把握住下一步的趋势,并且拥有All in的勇气,另外他很早的给自己定下了人生规划。
他曾这样规划到:“无论如何,20多岁的时候,正式开创事业、扬名立业的大好时光”;“30多岁的时候,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的时候,一决胜负,为干出一番大事业,开始出击”;“50多岁的时候,成就大业;60多岁,交棒给下任管理者。”
如今一一实现。
(2)
那些焦虑与压力
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害了不少人,让很多人急功近利去做一些事情,但人生更是一场马拉松,比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耐力。
可让人恨的牙痒痒的是,有些人不仅起步的速度快,而且还越来越快。
一些所谓的90后创业者,诸多事迹被推崇不已,但其实对比看看,乔布斯创办苹果的时候也不过21岁,这个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做些创新创业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可见被社会舆论的吹捧,并不一定自身很厉害,可能只是大多数人太过于平庸,就像吴军老师《智能时代》里说的,未来可能只有2%的人能够脱颖而出,绝大部分人则是碌碌无为。
我从来没有觉得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不好,但是如果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去羡慕那些金字塔尖的人,因为他们付出的远比我们多。
我身边的一些同龄创业者,虽然项目失败了,但他们如今的能力,绝对超过了大部分的同龄人,所以我觉得也并不可惜。毕竟一家百年的企业太难做到,但我们这代人活到百岁,我觉得机会还是挺大的。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并无错,但需要承受的则是,远超本年龄段的压力,一些朋友表示对我这几年的成长羡慕,而一些过来人却知道,我如今承受的压力有多大,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耐力了,并且还要加速奔跑。
因此谈到女朋友这件事上,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另一方面则是确实没有时间去接触,周末如果不加班,则会去外地上课;每天晚上到家已经不早了,写篇文章,看两节视频课往往就两三点了。
所以谈到学习焦虑,我深有感触,越学越觉得自己的匮乏。
(3)
树立自己的目标
有目标的人,在我看来是幸运的,而迷茫的人,一般都是太闲,闲的不开始行动,于是迟迟没有自己的目标。
我们的人生,前十几年父母推着我们走,而之后的路,则是我们自己来走了。一类人因为生活压力,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承受压力,往前走,走着走着,路往往就出来了;而另一类人,反而是由于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胡思乱想。
六年前,从我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只是想证明自己,尤其是证明给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后来做项目,拿投资,开讲座,做分享,出现一些人开始诋毁我,当然因为也没啥把柄,所以只能说我装逼。
而后来我听到一个分享,说那些装逼的人,只能装一天、一个月、一年,但如果多年天天如此的,即使其最初是装的,那现在也早已变成了事实,形成了习惯。
面对那些对我有不利言论的人,我只想让自己成长的再快些,因为有一句话说,当你与他人差距不大时,他们会嫉妒你;当你差距拉大了,他们就会羡慕你,可我发现这句话错了。
以前大家工资都三四千的时候,诋毁我的那些人,如今他们薪资还在原地踏步,而我提升了十倍,可那些反面的声音,却并未消除。
这时,我看到从十年前至今,仍然有人把马云称为骗子。马教主尚且如此,何况我这种小人物呢,被骂几句岂不是正常。
活在他人的世界里,太累,但人就是群居动物,那些所谓完全不在于世俗看法的人,少之又少。2016年我在武汉,跟父母相处在一起,突然那么一瞬间,我发现父母老了很多,父亲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高大的形象。
而本文的标题,就是我自己内心所想,面对父母一天天年纪越来越大,我不想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还一事无成。
我常跟自己的学生说,毕业三年是黄金时期,这三年的成长高度,很大概率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因为普遍而言,毕业三年后,我们会遇到更多来自生活的压力,尤其是女生,在事业上的拼搏力度,大大折扣。
就像公司同事跟我说的,羡慕我这样,可以天天加班到十一二点,而他下班就需要赶回去,家里还有不少的事,而周末则是被几岁的孩子缠着玩,少有时间去学习提升自己。
当然心急,还有一点因素,则是由于当下的变化实在太快,很多存量经验,并不能成为我们的壁垒,面对一些新事物,我们跟95后、00后同时接触到,都得从0到1的学习,谁能掌握的更好,真的很难说。
五月份来到智联招聘,先做校园学生端运营,后来又做学生端渠道,接着开始打磨学生端的产品,而本周又接手了公司校园市场的业务,四个月下来,真的每天都不一样。
今天写着写着,感觉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了,就写到这吧,感恩这几年遇到的一些贵人,也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够好运。
孙凌,连续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师,前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每天一篇思考文,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