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的,就是有共鸣。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吧:…
狄更斯的《双城记》里,开头有这样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会从自己的过往经历,然后发自肺腑的、由内而外的感慨,的确如此啊! 因为回首过去,发觉这个社会真的是风险与机会共存的时代啊! 因为有相似的体会、经历,所以我们有共鸣。而要达到共鸣,就得有相似的经历。
最怕的就是有共鸣,时间啊!
昨天晚上看到了一个帖子,https://m.hupu.com/bbs/22300162.html?from=singlemessage。很熟悉的一首歌,也是很熟悉的一个故事。曾经的过往经历,听到一半时,有点小伤感。 因为过去的经历,有点懊悔,中间走了好多弯路,折腾了两大家人。所有的这些,感觉花费了很多时间。硕士最后的一年里,饶了很大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没有感同身受~你在吹牛皮!
马云曾说过:我对钱没啥兴趣!
撒贝宁:北大还行。
某某人谦虚的说:我就只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王健林:先订一个小目标,赚一个亿。
我们没有相似的经历,认为别人成功了,而他们说的话,我们并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就说他们在吹牛。
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说的话,别人也不理解。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相似的经历,他们也没有相似的经历,所以造成了说的话,以为对方在吹牛。
能够引起共鸣的,才能吸引眼球
现在很多广告,开始用一句话来表现。
年前大火的网易云音乐,包围了地铁:
多少人以朋友的名义,摸摸的爱着……
蚂蚁信用:出门带带带带带带什么身份证……
现在这些反传统、反经典、反主流的广告开始吸引用户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广告商抓住了观众的共鸣感,也节约了很大笔的广告费。
当我们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时,别轻易下结论:他们是错的。
当别人不能理解我们的观点时,别轻易否定自己。
没有相似的经历,可能就是这么重要。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起跑线真的也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后天的努力肯定可以弥补。
但是就是怕,所有的计划都安安静静的躺在纸上,没有执行(°u°)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