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苦命的女孩,和被惯坏的男孩,以及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的破裂,阿狸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越是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越是容易有出息。因为,她们无路可退。
1、
王芳是我们那出了名的孝顺闺女,以前我妈动不动就拿她的事来批评我,说“你看人家王芳……”,“在路上又看到了王芳,她又给家里……”听得我耳朵里都快长茧子了,不过最近半年已经听不到王芳的事了,向我妈打听时,才知道了她的这个有些悲惨的人生故事。
王芳比我大五六岁,家里条件不太好,二十出头就嫁给了县城里一个普通做生意的男人,王芳没嫁之前,那个男人小买卖做的很一般。可等到他娶了王芳,由于王芳人聪明,也勤快,很快生意就红火起来了。
王芳的父母原来挺重男轻女的,这下王芳生活条件好了,他们就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享受女儿的福气了,而王芳那边,之前那么多年一直也没得到过长辈的认可,现在觉得能成为父母的骄傲了,她也觉得很开心。
于是,村里头三天两头就能看到王芳开车往父母家大包小包的送吃的,送喝的,王芳母亲除了接送王芳孩子上下学,大多数时间在家打打麻将看看电视,父亲整天跟着一帮老太太们敲锣打鼓跳广场舞,老两口的日子在村里也过得是真的滋润。
村里的人很羡慕王芳的父母,都说:“养儿子有什么用,养儿子就得一辈子给他挣钱。还是养个女儿好,你看女儿有本事,把娘家一家子都养起来了。”
不过,在亲情关系里,最好的状态和最差的状态都是“惯”,一旦“惯”坏了,很多不该的事情,也成应该了,如果满足不了,事情就会唱着相反的方向急转直下。
2、
王芳还有一个小他八岁的弟弟王刚,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厚此薄彼的态度让王芳虽然心有不甘,但在那时的环境下,她也没有反抗的权利,默默接受了这一切。
王刚也算有出息,高考考到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今年刚刚毕业,在市里的一个银行里上班,工作稳定,接下来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了。
在市里结婚,买房,可是需要一大笔钱的,王芳觉得,弟弟的工作稳定,又有前途,打拼几年,家里人再帮衬一下,首付就出来了,自己不也是起早贪黑,靠双手在县里买了两套房子,又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么?她这样想,她的父母却打定了主意让她来出这笔钱。
他们早就盯住了王芳在市里的那套房子,他们觉得女儿的生意都在县里,在市里的房子也没人住。正好把这套房子给了自己的儿子,给王刚当婚房。
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王芳的时候,王芳震惊了。她想过父母会让她多出钱,她也打算好了多出钱,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父母要让她出一套房子。
而且这个事在客观上也不可行,因为她之前一直帮衬娘家,丈夫一家早就颇有微词了,要不是她有本事,能压住婆家,估计丈夫早就跟她吵起来了。但如果她把这套房子给了弟弟,无异于给本就存在的家庭矛盾上火上浇油,她的婚姻很可能也就走向尽头了。
于是,王芳直接拒绝了父母的要求,父母竟然觉得十分意外,随后恢复了之前他们对女儿最真实的态度:“你弟弟没房子结婚,你有三套房子,给你弟弟一套怎么了?你是她亲姐姐,他要是娶不上媳妇,你过得那么好有什么用?”
王芳从没想过有一天她的那些孝心,会成为父母要挟她的理由。父母如此,弟弟也是如此。王刚指着王芳骂:“我到底是不是你亲弟弟,我要是有三套房子,不用父母说,我就会给你一套。”
王芳被娘家人架在了火上,她不得不说出自己在婆家的艰难,她的家庭其实也已经岌岌可危了。可是,她没想到父母根本不管她的处境,还轻描淡写的说:“离婚,你能分两套房子,这些钱都是你挣的。离了婚,你自己开个店,照样能挣钱。跟你离婚,是他们的损失,你怕他们干什么?”
王芳听到这话,愣在了原地,这时她才意识到,父母为了给让她给弟弟一套房子,早就不顾及她的家庭和婚姻了。他们在明知道她这么为难的情况下,依然不管不顾,也要逼她出了这套房子。
伤心,失望之余,王芳结束了这个话题,表示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女儿决绝的态度让父母下不来台,气愤之余跟她说:“如果你不肯把市里的那套房子给你弟弟当婚房,那么就断绝关系吧。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女儿。”
王芳哭着跑回了自己家,认真思考之后,她发信息对父母说:“你们想断,就断吧。”
3、
王芳的“不孝”令父母觉得十分羞耻,此后父母的口径彻底变了,逢人就说这个女儿无情无义,他们给她看了好几年的孩子,为了给她看孩子,他们钱都不去挣了。现在她弟弟要结婚了,她有三套房子,却不肯给自己的弟弟一套房子当婚房。
王芳再也没回过村里,村里人对她的评价也有了变化。有的说:“她自己办的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个出嫁的姑娘,在娘家充什么大头,充不起,她走了,还跟她父母和弟弟成了仇人,这人就是傻。”
也有的人说:“她有三套房子,她要是真孝顺,给她弟弟一套怎么了。钱没了可以再挣,要是亲情断了,她就彻底没娘家了。”
更有人说:“断了也好,王芳有钱,断了不过是少帮衬娘家一点。”
两方撕破脸皮之后,王芳的父母对她完全没有感情可言了,甚至觉得自己很亏,不能白养了女儿,于是开始逼着王芳报答父母恩。父母一合计提出,让王芳拿20万块钱,他们当着管事的面写个说明文书,拿了这20万后再也不用王芳养老,他们就当没这个女儿。
王芳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给父母钱,丈夫这边很难交代,不给父母这些钱,她又觉得养父母是她的义务。最后,王芳不顾丈夫和婆家的阻拦,给了父母20万,也没要父母写文书。但是,她的父母执意还是写了。
拿到文书后,倍感委屈的王芳哭着说:“我爸妈这辈子眼里都是我弟,原来都没有过我,以后也没有我了。”
4、
在亲情关系里,阿狸始终坚持不管你多有钱,都要“救急不救穷”。
因为就像《我不是药神》里说的一样,人最大的病,是穷病。很多人的穷都是有原因的,或懒惰,或贪婪。
你救不了这样的人,你越救他,他就会越贪婪。与其救他,不如让他继续穷着。他穷着,自己会想办法过自己的。可你若帮了他,他就会变成“蛀虫”,缠着你一辈子。
阿狸时常在思考善良和孝顺这件事。
过分的善良,不是善良,是傻;过分的孝顺,不是孝顺,是虚荣。
愿我们都能在亲情里有这种清醒,不要像王芳这般,可怜,又可悲。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都挺好》。